哈尔滨通河:10万“鸭大军”守护万亩生态田
来源:哈尔滨日报  |  2023-04-18 10:11:46

  春光明媚万物生,春耕也到了关键期,嫩绿的水稻秧苗正在育秧大棚里壮筋骨,将陪伴它们成长的小伙伴也在孕育新生命——近日,10多万枚康定麻鸭种蛋运抵通河县。鸭蛋们远道而来,直接住进了“新家”(电脑孵化箱),很快,伴随着一声声有力、动听的爆裂声,小鸭将破壳而出,加入守护生态稻田的“鸭大军”。

黑龙江通河:10万“鸭大军”守护万亩生态田  

鸭子在稻田里“打工”。资料片  

  通河县有160万亩生态稻田,除了鱼稻、蟹稻、虾稻等种养模式,有机“鸭稻田”约有万亩,10万只稻田鸭是一支护田生力军,也是有机生态稻的活标签。

   孵化场接到10万“大单”  

  位于通河县通河镇的石家电脑孵化场是通河县最大的种禽孵化场,玲子是这个“鸭军营”里的司令,她和丈夫两人管理着8台电脑孵化箱,每一次摆箱都需要几万枚蛋。前不久,孵化场接了一份大单——孵化10万只康定麻鸭,这是当地几家水稻种植合作社联合订购的。  

  “大订单一般都会指定品种,交了订金由我们去购进种蛋、完成孵化,21天出壳,一点儿都不会差的。”玲子介绍,孵化场已经开了25年,接这么大的订单还是头一回,以前最大的客户要数养鸡场,近几年,水稻合作社成了大户,少则几千只,多则数万只。这让孵化场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每年从4月到6月,孵化场忙得不可开交,一茬鸭子孵完立马就得开始下一茬,机器和人都闲不下来。  

  拿起聚光手电给每一枚蛋“透视”,这是玲子“巡营”的日常,发现有孵化失败的实蛋,立即挑出来,腾出位置补充新蛋。玲子介绍,禽雏脱壳有时需要人工辅助,为避免忙不过来,8台电脑孵化箱分为多个批次操作,一般间隔四五天出一批,即便是这样还有忙不过来的时候,要请四五个雇工。  

  “鸭大军”守护稻田有成效  

  在通河县祥顺镇东六方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友正在指导乡亲们修建稻田围挡、搭建鸭舍。“平均每亩地10只鸭子,从端午到中秋,它们要在稻田里‘驻守’三个多月,吃虫活水活化土壤。鸭粪是上等有机肥,这样的稻田一点化肥不用,农药更不能打。通过种养结合,有机稻田里养大了‘生态鸭’,稻米和鸭子都贴上了‘生态标签’。”张洪友说,今年村里一共种了7000亩有机水稻,以鸭稻、蟹稻为主,这次订购了3万只鸭雏。  

  东六方村的耕地大多分布在松花江沿江地带,沟河纵横、泡泽众多,非常适合稻田养殖。自从乡亲们把沟河泡泽资源“盘活”,村里的稻米品质突飞猛进,2019年,东六方村与哈工程大学技术团队建立合作,联手打造胚芽米,如今,这里出产的鸭稻米已打开了全国市场。  

  在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通河县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种了1800亩鸭稻,铁锅炖麻鸭成了当地农家乐一道待客名菜。还有一部分稻田鸭离田上岸后,走进农家院继续养殖,成为第二年的“蛋鸭”。近几年,稻田鸭已发展成为当地庭院经济新品类。  

  “一田双收”打开增收路  

  张洪友说,更多的稻田鸭走向了本地的肉禽市场,每只价格在80元至百元不等,开展稻田养殖直接让每亩增收七八百元,“一田双收”这笔账农户们算得明白。  

  鸭田稻、稻田鸭,鸭为稻提质,稻为鸭增“香”。稻米与农副产品间,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在生产实践中,“通河生态稻”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这种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  

  随着“通河大米”声名鹊起,蜚声全国,有机稻米发挥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稻田鸭作为农副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米商在订购稻米同时,也会下一些稻田鸭的订单。借助“通河大米”这张金名片,守护生态稻田的“鸭大军”名头也越来越响。(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编辑:刘才星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