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龙江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居全国首位,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 好种子为黑土地带来好收成(稳健前行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春耕春播时节,走进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一处水稻育秧大棚,棚内温暖湿润,排排秧苗挂着水珠,铺满上千平方米的地面。“选好种,育好苗,收成差不了。今年育秧全部使用新品种‘龙粳1624’。”种植户秦玉秋去年拿出部分地块试种,“你猜亩产多少?1400多斤!”
试种新品种,秦玉秋不是头一回,早在2012年就带头试种“龙粳31”,水稻产量高,还抗病抗倒伏。秦玉秋尝到了甜头。
“龙粳”系列水稻品种,均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自2011年审定推广以来,‘龙粳31’在省内累计推广应用1.14亿亩以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娣表示,“连同2014年审定的‘绥粳18’等突破性品种,国产种子在黑龙江水稻市场站稳了。”
截至2021年底,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播种面积占比接近90%,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
黑龙江是产粮大省,也是用种大省。近年来,黑龙江突出种业自主创新,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努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开展重大品种创新攻关,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发。
走进北大荒垦丰种业公司生命科学实验室,半掌宽的履带上,高通量分子鉴定系统正“流水线式”对大豆样本进行检测。“近5年我们已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育成新品种60多个。”垦丰种业公司大豆研发总监胡喜平说。
近年来,依托垦丰种业、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黑龙江着力开展重大品种创新攻关,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
“‘十三五’以来,省里共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89个,常规粳稻、大豆、马铃薯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表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将深入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大种业创新攻关力度,加快种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推动主要粮食作物自育品种推广面积达92%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50%。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夯实种业创新根基。
在我国唯一的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门前,扩建工程即将完工。到2025年,这里的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将提升到30万份。
“现有5万多份种质资源,我们专设5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对种质资源进行维护更新,还为每份种质资源构建详实的‘身份证’,为保护利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主任申忠宝说。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黑龙江常态化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十三五”期间向省内专家征集各类种质资源3242份。“全省种质资源库已累计向20余家科研院所提供上万份种质材料,培育出玉米、大豆等200多个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刘晓兵说。
——强化优良品种繁育推广,让农民选对种多打粮。
走进哈尔滨益农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制种加工车间,分选机正在选种。“我们将筛选尺寸精确到1毫米,让种子更加饱满优质。”公司总经理梅媚介绍,通过物联网智能化改造,传感器对墒情实时监测,电动灌溉系统实现远程控制,近3年省内制种田单产水平提升了10%以上。2020年,益农种业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永和村的示范田获批为省级专家育种示范基地。
2021年秋季,数百位农民来到基地示范田选种。“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栽培方式、田间管理等都是专家的授课内容。”梅媚说,“我们针对不同品种,做到良种、良技、良田的有机结合,让农民选对种、多打粮。”
像益农种业这样的省级专家育种示范基地,黑龙江有10个。“建立专家育种示范基地,搭建品种比武‘擂台’,既可以找准差距短板,引领育种创新方向,又能加快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庞海涛说。
黑龙江省内种子企业共建设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大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40处,在满足本省用种需求基础上,每年还可向省外供种3亿公斤左右。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在哈尔滨市木兰县宝赢大豆合作社,去年示范种植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84”7780亩,平均亩产达到450斤,蛋白质含量超42%。“单此一项就为合作社增收100多万元。”理事长张宪武说,“选对好品种,种出‘金疙瘩’。”
202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达1573.54亿斤,连续12年稳居全国首位。(记者 吴齐强 郝迎灿 张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