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启动一次办成“整件事”改革

2020-01-20 09:06:58|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不求人”“跑一次”再升级,近期,哈尔滨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一次性办成“一件事”改革,企业群众将从到每个部门办事“跑一次”,转变为办成整件事“最多跑一次”。3月底前,哈尔滨市高频民生事项将先期完成审批职能梳理和流程再造,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更多政务审批事项的“一件事”改革,将随后跟进。

  记者在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政务数据建设处了解到,以开办一家饭店为例,按照目前的审批流程,企业和群众需要跑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消防3个审批窗口,填写15张表格,等待20个工作日。今年3月底开始,办理此类事项,只需跑一次、填一张表、交一次材料,就能一次性办完整件事。

  “群众的‘一件事’,有的是一个部门单独办理的一个事项,有的是多个部门互为前后置办理的‘一揽子事’。启动一次性办成‘一件事’改革,就是把一个事项的审批,进行审批职能的跨区域、跨层级梳理整合以及流程再造,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孙蕊告诉记者。

  精准梳理“一件事一次办”流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已完成对民生事项办理频率统计,并挑选出办理频率较高的事项。

  据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政务数据建设处副处长张晓多介绍,针对高频民生事项,从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以及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中,哈市筛选确定了开饭店、开超市、开奶茶店、开民办学校、开网吧等30余个高频事项,启动“一件事”的审批流程梳理。流程梳理整合的关键,就是针对办理“一件事”所需的全部单个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出前后置关系,实现一窗受理,联合审批。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与政府职能转变、政务效能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结合起来,将办理结果好坏直接作为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评价标准,倒逼政府刀刃向内、改进服务、跨界联动。”孙蕊表示,在这项改革中,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犹如一台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将打通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部门之间“肩并肩”的高速审批“运转”。

  再造“一件事”并联审批流程

  “一件事”怎样实现“一次办”?张晓多以开饭店为例,向记者介绍说,相关工作人员将对开饭店这一事项所涉及的部门,需要填写、递交的材料,企业群众办理流程等,进行流程再造,将工商、税务、卫生防疫、消防、公安等互为前后置的全部审批流程,集合到一个平台,从以往的线性串联审批,变为横向并联审批。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依托哈尔滨政务服务网,探索建立将同一类别审批向一个层级集中、同一链条审批向一个关口集中的审批运行机制,重构办事流程,通过数据信息在部门之间的高速流转,实现一次表单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评审、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形成‘一件事一次办’新的办理流程。”

  今年3月底前,哈市企业群众办理高频民生事项,以往要跑几次、跑多个部门将成为历史,跑一次,填一张表,办完一件事,将成为常态。

  建立监督机制让“一件事”落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已在部分事项办理中,尝试进行了“一件事”改革的先行试点工作。例如交通综合窗口的设置,通过与公安部门形成了联审联办和信息内部流转机制,将跑两个部门的事项让申请人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实现了“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

  “我们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力争在2020年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真正落地生花,实现从‘我来找你批’到‘你来为我办’;从人‘跑路’到数据‘跑腿’;从审批材料做‘填空题’让人一头雾水,到导办清单做‘选择题’让人一目了然,让企业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服务的便利和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的优化。”张晓多表示,在不断扩大“一件事”事项的同时,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将同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依托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热线,接受社会和群众对“一件事一次办”的评价、监督。(记者 韩波 马智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