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好这份民生所盼 黑龙江省强力推动“看病不求人”
原标题:完成好这份民生所盼 我省强力推动“看病不求人”
黑龙江省医院开通网络挂号,方便市民就医。记者 郭俊峰摄
随着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的显著变化,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权益,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也期望到医院看病更舒心、服务更周到,这是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黑龙江省自今年初以来先后实施各种强力有效举措,竭力完成“看病不求人”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所盼。
打造高质医疗服务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为强力推动全省“办事不求人”工作,努力实现省政府工作报告“开展智慧医疗”的工作任务,在省委巡视组的指导下,黑龙江省卫生健康部门带领十余家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负责人组成学习考察团,赴温州市、杭州市医疗机构学习医疗健康领域信息化改革的先进经验。先后参观学习了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就诊流程;普惠就医电子信用卡及居民电子健康卡等产品推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智能化检查预约平台“智造”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平台;医疗商场;第三方诊断和健康管理助力医疗信息化等。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前沿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信息化发展中的“弯路”,全力以赴推动黑龙江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黑龙江省也随即初步制定了相关工作规划,更好助力“看病不求人”。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优化医疗卫生环境 做到“看病不求人”的实施意见》,通过优化各项服务流程,强化各项制度建设,更加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让病人挂号少排队、候诊少等待、检查少跑腿、取药少麻烦、诊疗更暖心、服务更贴心、付费更放心、住院更省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做到百姓共享“看病不求人”的健康红利。
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作为具体责任人,与所属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签订《落实“看病不求人”责任书》。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看病不求人”实施方案,迅速落实“看病不求人”各项工作任务措施。建立监督问责机制,严禁部门领导、医院人员带熟人插队加塞,挂“人情号”。同时,向社会发布《医护人员落实“看病不求人”承诺书》,接受社会监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导诊志愿者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指导如何使用智慧医院系统。记者 郭俊峰摄
“三走”流程深挖问题 全心整改暖心落实
按照省委第十二巡视组要求,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在今年4月22日~25日期间,开展了“看病不求人”体验行动暨赴医院走流程查问题专项工作,全省卫健系统积极行动,相关工作人员以个人身份深入各医院进行就医体验,并向巡视组提交了详尽的体验报告和问题整改建议。6月20日,省卫健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开展医院走流程再造流程体验行动。
据了解,主题教育期间,省卫健部门始终明确从破解“人民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着力查找群众看病就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他们突出问题导向,首先通过走流程发现问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采取省、市、县三级同步联动,开展“看病不求人”到医院走流程查问题,做到“三个覆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覆盖、中心乡镇卫生院全覆盖、门诊和住院全覆盖,收到体验报告1655份,梳理归类82个问题。在省委巡视组指导下,他们又通过再体验深挖问题。采取省、市、县三级分步行动,开展第二次“看病不求人”体验行动。在省卫健委主要负责人带领下,省卫健委班子成员、市地卫健委主任和部分三级医院院长以普通患者身份开始省级体验行动,验证前期问题整改情况,再次发现梳理问题27个,然后再通过联合查剖析问题。省卫健委联合省教育厅、省医保局派出4组40人对9家在哈三甲医院进行明察,从信息公开、预约服务、就诊指引、服务态度等10个方面100个条目进行打分评估,进一步明晰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表现及根源。
黑龙江省经过走流程发现问题、再走流程深挖问题、联合走流程剖析解决问题,百姓已明显感受到各大医院在便民惠民方面的显著变化。
下一阶段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优化流程方面,要把解决医疗乱象与深化医疗改革相结合,特别是分级诊疗、绩效考核,实现检验、检查数据共享,不断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主动为民服务意识。
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大厅内志愿者为病患服务。记者 郭俊峰摄
“3+1”措施保障“不求人”融入“互联网+”再提速
围绕“看病不求人”这个民生课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着重在完善制度、搭建平台、重塑流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黑龙江省还制定了《看病不求人领导包保责任工作制度》作为保障措施,提出的“3+1”工作推进模式,让黑龙江省实现“看病不求人”目标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有了合理和可持续的措施保障。
在完善制度方面,黑龙江省先后印发《关于发展“互联网+医疗”,促进“看病不求人”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助推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建立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
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看病不求人”的重要实现途径,同时要为全省医疗卫生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目前,在构建平台方面,黑龙江省制定了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方案,建设完善了全省统一的健康龙江惠民服务平台及网站,具备预约挂号、分时候诊、报告查询、移动支付、行风举报等线上服务功能,已接入医院291家。黑龙江省还建设了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中心,在28个贫困县56家医院与29家对口帮扶三级医院实现远程会诊的基础上,将健康扶贫远程医疗系统延伸到337家贫困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还建设了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启动了委直属5家医院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全省第一批3家互联网医院和1个远程会诊系统完成对接。
黑龙江省在重塑流程方面,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努力优化各项医疗服务流程。各级医疗机构主动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部分三级医院率先实现院内信息互联互通,让找医生更方便精准;预约挂号更加便民顺畅;住院流程更加优化高效;结果查询更加便捷快速。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开通了24小时问诊电话,306家二级以上医院可在健康龙江平台查询医疗服务信息。据调查,比较去年12月份,全省三级医院预约挂号人数由27.84万人次提高到83.41万人次,预约就诊率由12.23%提高到36.70%;预约检查人数由55.08万人次提高到87.32万人次;专家号源网上开放比例达到100%。
“找熟人”变为“不求人”百姓就医迈入“健康”轨道
今年初,省卫生健康委各处室负责人及各地市、各县卫健部门负责人以“患者”身份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就医体验,并提交了2038份体验报告,梳理出看病难共性问题60个,提出了22条具体整改建议,为各大医院在“看病不求人”方面整改工作明晰了方向。
哈医大二院进行了试运行分时段预约门诊、手机预约挂号,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院方介绍,2018年7月1日,哈医大二院正式上线“微信、支付宝移动智慧医院平台”,患者可提前一周在微信或支付宝平台上利用身份证预约选择合适的就诊时段挂号,自觉按照预约时间前来就诊,提高了就诊效率,改善了诊疗环境。据了解,黑龙江省各医院积极推出发布手机APP、接入健康龙江平台、推行网上预约挂号、多种支付方式等一系列措施,都开通了预约挂号渠道,有网络、电话、微信等6种方式可预约挂号。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公开门诊、检查、住院床位、医保流程等10项医疗服务信息,使信息透明公开,便于监督。医院设立住院病人管理中心,设置入院准备平台和出院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入院办理、出院结算。通过扫描二维码方便患者入院前查询科室床位信息。医院还对当日不能获取检验检查结果的,采取信息化手段推送,让患者只跑一次。
哈医大四院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多部门的18项业务重新进行整合,使以前需要患者跑多趟才能办理完的业务,现在一处就可解决;哈医大三院打造“全时空”门诊,医院在现有住院部的41台自助缴费机上增加门诊挂号系统,使当日不在门诊坐诊的医生也可在病区为患者挂号看病;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通过模块化机房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黑龙江省各大医院在落实“看病不求人”方面各尽所能,各展智慧,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让百姓从“看病找熟人”真正转变为“看病不求人”,使百姓就医迈入健康轨道。(记者 刘剑)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