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多举措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2019-05-07 10:09:4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富锦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一号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以“作风建设年”为主题,始终坚持把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打通金融服务壁垒,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2018年,全市金融机构共为65家企业发放贷款余额29.23亿元,贷款加权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培育新型融资战略合作体系

  围绕资金供需双方合作交流渠道不畅问题,认真梳理银企双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牵线搭桥”。富锦市出台了《富锦市扶持和促进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富锦市“双创”贷款扶持政策》等制度规定。成立了富锦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双创”贷款投放中心,创办“银企沙龙对接交流会”,不定期组织银行、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实施市级领导联系金融机构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对接联系省市建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赢得理解和支持。组建服务企业专班,班子成员带头包保重点企业、产业项目,职能部门靠前落实项目跟踪配套服务。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进展、融资需求,以及银行信贷政策、融资要求等相关情况,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不断把银企合作引入深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轨道。2018年富锦市3家金融机构与9家企业在平台上成交额23.78亿元,居全省第一。

  营造灵活高效融资服务环境

  针对企业反响最为强烈的融资门槛高、审批慢、效率低等问题,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改进融资服务方式,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富锦市组织财政、工信、农业等部门与金融机构进行数据对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融资审批效率。建行建立“互联网+”小微企业信贷平台,将原来需要贷前调查、人工申报、县市机构上报、省级审批多个环节,改为客户自助申请、系统自动审批,使用手机APP就可实现贷款申请和支用,实现秒贷秒批。审批时限由原来最多60个工作日减至现在手续齐全18秒即可完成审批,大幅提高了融资审批效率。

  推动金融机构降低担保门槛,在将31种微利项目纳入“双创”贷款对象基础上,把担保贷款由原来3人担保减为1名财政持卡人员担保。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降息方式,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2018年,哈尔滨银行为富锦东方热电公司完成流动资金贷款7000万元,贷款利率低于同业金融机构利率6.98厘。结合“诚信富锦”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促成建行实行“一次授信,多年周转使用”的灵活授信、用信模式。结合企业资金需求,创新流动资金贷款及还款方式,对经营正常而临时转贷困难的小微企业,可以直接转贷,减少转贷成本。推动银行扩大抵押物、质押物范围,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缺陷”。在哈尔滨银行探索以“抵押+保证+股权质押”三结合的方式,为二龙山粮库仓储库房改扩建工程投放贷款2800万元,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在龙江银行探索“房产抵押、收费权质押及自然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相结合方式,为富锦宸龙生物热电联产工程项目投放贷款61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力促企业盘活做大银企互惠双赢

  在推动企业提升资质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点对点”对接。组织金融、财政、农业部门与省建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引导建行推出“小微快贷”和“云税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农行推出“微捷贷”“微易贷”“税银通”3款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均在实际运行中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融资。创新多元融资模式,畅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多元化参与渠道。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借助政府资金的“撬动”力量,促进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效融合。以大锦农公司为例,2015年该公司因资金不足开始陷入停产关停状态。2018年以来,富锦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协调省、市农发行投放了利率5%的低息贷款48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完成后续投资2.6亿元,全面激活了企业发展活力,开工建设肉鸡屠宰加工、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商品鸡雏孵化、有机水稻种植等项目,形成了种、养、加工、物流、销售“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循环企业。目前,日屠宰肉鸡2.5万只,吸纳就业600余人,已成为我省东部最大的肉鸡屠宰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之一。

  投入5.6亿元建设园区公用综合管廊、道路等基础设施,助推国投象屿生物能源、北安海资、福慧食品等企业共享象屿生化公司的淀粉乳、蒸汽、电力等生产资源,通过低价原料、低成本要素的叠加共享,减少企业投资成本、缩减投产时间,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记者 刘亿服 韩夺 李凡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