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支柱”立起来立得牢
垦区是我国最早开展航化作业的地区,年航化作业面积居我国首位。
农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比较优势,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八字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给出了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对治方案,明确提出把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那么,如何让龙江第一支柱产业立起来立得牢,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是全省上下面对的一个大课题。
“把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黑龙江省有基础有潜力有实力。”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作为黑土地大粮仓、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这既是打造第一支柱产业的优势也是潜力所在。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两头两尾”工作成效逐渐释放,2018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扭转了2014年以来连续滞涨的被动局面,发展形势全面向好:增速加快,效益转好,规模扩大,带动增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累计增加值增速达到11.5%,高于同期工业8.5个百分点,是几年以来最快增速;全省从事绿色有机食品经营的企业突破1000家;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占比超过70%,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尽管成绩突出,但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还不到1:1,明显低于全国2.3:1的水平。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将突破万亿元。这一加工短板,同样也是打造第一支柱产业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牵动,立足一产抓融合,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打好绿色优质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拓展增收链;发挥农产品出口导向作用,向标准生产要市场、要效益,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档升级;放大优势特色,突出“一县一业”,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县——结合省情实际,黑龙江省打造第一支柱产业的思路清晰,目标精准。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全省将集中把农业及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成万亿产业集群,为农业大省向加工强省转变,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而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路径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粮头”“农头”,提高供给质量效率
巩固农业基础,做优“粮头”“农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确保粮食产能1500亿斤以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鲜食玉米等高效特色作物种植,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牌,调优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布局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效率,为农产品加工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今年高效特色作物种植要扩大到2100万亩,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2%,稻鱼综合种养达到100万亩,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要突破8100万亩。优化农产品出口产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标准化出口基地,引进一批出口型龙头企业,发展出口加工产业,培育知名出口品牌,形成出口优势产业聚集带。加快注重引入国际有机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通过标准提高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路径二:增强加工活力,力争实现“原字号”不出本地、“初字号”不出本省的目标
增强加工活力,做强“食尾”“工尾”。按照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万亿级农业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深入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朝着“原字号”不出本地、“初字号”不出本省的目标,通过抓重点产业、抓重点企业、抓重点环节,让每个有优势的作物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让每个环节都成为经济生成点,让每个县都形成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加快推进270万吨玉米乙醇项目建设,推动畜牧养殖必上屠宰加工的“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新的增长点,推进米、乳两大产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加工量都能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路径三:立足一产抓融合,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培育全新动能,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以构建“三个体系”为抓手,立足一产抓融合,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重点培育哈尔滨周边产业集中区以及“宁海长”等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力争2019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数量、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和9%。大力发展涉农服务业。着力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主体,支持倍丰等大型农业服务企业发挥龙头作用,让涉农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大力发展平台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为载体,以中国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10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为重点,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高地。积极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突出“一县一业”,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县,重点培育2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强镇。(记者 张桂英)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