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启动
7月7日,龙江振兴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启动建设。这是在新时代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上“赶考”的大庆人交上的一份高分答卷,必将镌刻在大庆转型发展史册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黑龙江省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大庆要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推动“油城”发展转型。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大庆转型发展开出“关键药方”,为大庆融入国家新一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指明方向。
不负重托,铿锵前行。一年多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推进“油头化尾”专班,与中石油联动,统领大庆地企双方从顶层设计入手,相继出台黑龙江省和大庆市“油头化尾”实施方案,将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写实为“头号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3月19日,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3月28日黑龙江省发改委核准,4月27日中石油批复可研,4月28日黑龙江省环保厅批复环评,6月28日中石油批复基础设计。
伴随着这一“巨头”项目的启动,“油头化尾”发动机发出最强悍的轰鸣声,刻写下龙江和大庆振兴发展的新高度。大庆石化炼油一步跃上“千万吨级”,为大庆乃至全省做强“化尾”、拉长石化产业链条提供了量足量大、价格优的化工原料保障。
做大“油头”奠基“化尾”第一接续产业历史性破题
“油头化尾”,“头”不强,何谈“尾”壮
在《关于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意见》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市政府明晰了城市发展定位,居首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石油城”早已驰名中外,但“化工城”依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经过59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大庆油田依然保持着油气当量4000万吨的世界级高水平,即便到2025年原油产量降至2000万吨后,大庆仍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出地。随着俄油、俄气过境量逐步增加,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大庆“油头”都有可靠保障,“化尾”也有原料基础。危中生机,时代把大庆推上更高的发展层级:有效提高一次原油加工规模,最大程度实现炼化一体化。
目前,大庆石化、炼化、中蓝等企业总体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1930万吨,但这仅仅是理论数据。这三大央企受上级“物料平衡”约束,导致近年大庆原油加工量一直处于1200万吨左右。大庆石化乙烯年产能120万吨,受制于上游炼油与下游精深加工衔接不够,近5年的实际产量只有产能的近81%,一直处于“吃不饱”状态。炼化一体化发展深度不够,成为全黑龙江省“油头化尾”产业发展的短板。
问题找准,靶向解决。去年5月,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抓好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写进报告,为大庆石化千万吨“大炼油”项目的实施明确了时间表,上升为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工程”。中石油特事特办,加快项目可研和基础设计等前期工作,使该项目仅半年时间就具备了开工建设条件。在当下全国炼油能力过剩的大背景下,此举难能可贵。
“大炼油”项目的实施,意味着大庆石化原油加工能力将由每年的650万吨提高至1000万吨,一跃而具备了“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产品能力,成为大庆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中坚力量。大庆做大“油头”的战略考量正在变成现实,也为全黑龙江省“化尾”产业发展奠定基石。
中石油同时决定,利用俄油资源适度扩大大庆石化原油加工能力,优化装置结构,增产化工原料供应地方企业发展化工延伸产业。
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概算总投资44.47亿元,包括新建每年9万吨MTBE、22万吨烷基化、120万吨连续重整、200万吨催化裂化、60万吨气体分馏、50万吨汽油脱硫、两套2万吨硫磺回收等9套装置,改造每年35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加氢裂化、120万吨汽柴油加氢精制3套装置。其中,MTBE和烷基化装置将于今年8月份建成、10月份投产,加氢裂化改造将与今年装置大检修同步完成,重整装置将于2019年建成投产,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等装置将于2020年8月末前建成中交、10月末实现开车投入运行。全部投用后,预计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59亿元、税收30亿元。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庆人开始二次创业,全力以赴探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但作为第一接续产业的石化产业始终没有真正破题。今天,随着大庆石化千万吨“大炼油”项目的启动建设,困扰了大庆人近30年的“心结”终得开释。
依托百万吨优势原料“化尾”产业项目应势而生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上世纪60年代,大庆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常减压五套装置,被誉为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也是新中国石油化工的“拓荒者”。
行动是最好的解读。今年7月7日,与当年“五朵金花”为伴的一间小会议室内,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省长王文涛、中石油总经理章建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司局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专家以及大庆地企领导座谈、签约。一个产业项目领受如此高的“待遇”,大庆首次。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海涛感言,省委省政府和中石油“四巨头”为一个具体项目齐聚“四级基层单位”,黑龙江也是第一次。
翻开大庆市政府与中石油东北化工销售公司、大庆石化公司签署的协议,记者领略了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不同寻常的“重量”。
三方协议约定,自项目投产之日起,大庆石化每年可向大庆地方提供18万吨丙烯、26万吨液化烃、28万吨混合二甲苯、22万吨甲苯,化工原料总量94万吨;中石油承诺,该项目优化增产的乙烯,将全部支持大庆用于发展地方精深加工。这意味着,大庆发展“化尾”产业将增加上百万吨“口粮”。此外,大庆乃至黑龙江“化尾”企业采购这些原料的成本,至少每吨可节省从山东等中部省份采购所需的600元至800元运费。这在过去,是任何企业都不敢奢望的。
为此,7月7日随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团来访的新疆国际实业董事长丁治平说,他的企业主体是做石油化工的,来大庆发展“化尾”能享受这样的政策,让他深感震撼。
从去年开始,大庆地企成立推进“油头化尾”专班,多方合力、高端谋划,制定了《大庆“油头化尾”产业实施方案》,特别是对承接百万吨基础化工原料的产业路径进行超前谋划,力求接得住、吃得下、消化好。4条重点产业链、3个百万吨“化尾”产业基地、26个节点项目应势而生。
围绕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冰雪产品、现代农业等产业方向,确定了乙烯、丙烯、碳四、芳烃4条重点产业链。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乙烯共聚单体、EVA及精细化学品,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以丙烯酸、丙烯腈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芳烃产业链重点发展以PX、苯酚丙酮为龙头的下游高端聚酯弹性体、纤维和聚碳酸酯,碳四产业链重点发展以异丁烯为龙头的橡胶、MMA及高档润滑油添加剂。
围绕4个重点产业链条,重点打造3个百万吨“化尾”产业基地。百万吨化工新材料基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材料、碳纤维、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医药卫生防护材料,百万吨精细化学品基地重点发展钻井、采油、油田化学品、集输用化学剂、橡塑增塑剂,百万吨橡塑基地重点发展汽车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管材和食品级包装材料。
已谋划成熟的26个节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17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500亿元、税收100亿元,吸纳就业4300人。今年,大庆重点建设以承接原料为主的26万吨丙烯腈、7万吨丙酮氰醇、5万吨MMA、65万吨对二甲苯等关键节点项目。明年,重点建设20万吨ABS、20万吨聚碳酸酯、20万吨壬醇等产业延伸项目。
大庆市委市政府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化尾”产业项目承接好,确保“化尾”项目与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开工、同步建设、同步投产。
担当使命只争朝夕 打赢“油头化尾”主战场攻坚战
坐落在世纪大道一侧的“油立方”,“出身”上海世博会。凡去过“油立方”的人,都体验过这样一个4D场景:如果石油及其产品从我们的生活中瞬间消失,世界将会怎样?
对此,志在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当代大庆人,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抓住历史性机遇,举全市之力,以东北最优营商环境,打赢龙江“油头化尾”主战场攻坚战。这既是大庆人的使命,更是新时代的担当。
2017年,大庆规模以上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81.7亿元、增加值280.4亿元,要实现千亿元增加值依然任重道远。
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油头化尾”产业的决策部署,大庆人正以钉钉子精神,只争朝夕,全力攻坚。
在重点项目上,今年建设3个“油头”项目、28个“化尾”项目,除大庆石化项目启动外,大庆联谊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13个项目实现开复工。
在招商上,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已与北京宣力、大连海润、上海华谊、山东万华化学、河北信诺立兴等大型化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部分项目已签约落地。
在资金支持上,设立“油头化尾”产业发展母基金,规模40亿元,以母基金注入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目前大庆市和大庆高新区已支持国有企业投入4亿元,下步计划引入黑龙江省属产业基金,扩大资本规模。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推动地方国有企业与驻庆油化企业所属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合作,通过参股、控股、独资建设托管等方式承接“化尾”项目建设。
在提升园区功能上,对宏伟、兴化、林源3个化工专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安全和公用工程5个专项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3个专业园区区域控详规划扩大到122.8平方公里,为“化尾”留足空间。
在服务上,对“化尾”项目涉及的环评、节能审查、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等10个行政许可事项开展承诺制改革试点,业务部门接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可完成审核。大庆联谊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昊庆化工50万吨硫酸钾等项目已享受到试点支持。
这就是新时代大庆人的高分答卷——奋笔疾书转型发展的历史,捧给这座英雄城市光明的未来。(贾超时 张浩然 记者 李飞)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