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样本”

2018-06-08 08:51:10|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样本”

阿木塔景区蒙古包。 李林 李飞 摄

“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样本”

河湖遍布,草原辽阔。 李林 李飞 摄

  当年,风肆虐,沙埋房,湖见底,草原“斑秃”,地不打粮。如今,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进县、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突出贡献单位、“母亲河”奖、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赢得了一张张分外耀眼的“城市名片”。

  几十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坚守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始终如一统筹“林草水风沙碱”系统治理,创新推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样本”。

  战天斗地堵风沙“西北风口”成历史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是全国90个完整沙区县之一、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县。境内西北部有八大沙地、两大荒坡,全长89.8公里,平均宽20公里,区域面积269万亩,统称“西北风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杜尔伯特森林覆盖率仅为0.36%,全省最大的天然草原严重沙化碱化。到本世纪初,全县土地面积的29%严重沙化。

  翻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历史年鉴,生态环境从快速恶化到变身“癌魔”,虽短短几十年,却给这方水土、这方人刻下最真切、最痛楚、最不堪的记忆。

  “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农家院里石磙子乱轱辘。百姓外出带风镜,回家洗把脸,一盆水洗出一层沙。人种风刨,农民一年种两三茬地。有的年景,时令过了小满,被迫补种荞麦、稷子,亩产只有几十斤。草原上,碱坑、“斑秃”遍地,草高不过手指,牛羊都不吃。2002年,地处“西北风口”的胡吉吐莫镇程地房子屯32户、109人被迫外迁,创下我省整村整屯生态搬迁第一例。生态“癌症”,彻底打垮了本来就脆弱的经济。2003年,县财政收入仅有区区3700万元。

  狂风肆虐,沙进人退,退到无路可走。2001年,一场治理“西北风口”的大会战在沙地核心区敖古拉荒坡打响。

  大庆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动员石油、石化等中省直大企业参战,杜尔伯特组织各级干部、当地群众,态度决绝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程。16年里,最多每天1000多人参战,参加造林人数累计超过14万人次,出动各种车辆4.3万台次,投入资金3亿多元,栽植樟子松、云杉、银中杨、糖槭、锦鸡儿等20多个树种。造林保存面积63.6万亩,筑起一道长89.8公里、宽5公里至25公里,网、带、片相结合的绿色屏障、生态长城,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30.4%,封死了科尔沁沙地侵蚀龙江的通道。

  每人少挖一锹土、多种一棵树,与风争时、与沙争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日前,记者置身敖古拉荒坡腹地,第一眼看到的是静静矗立着的堵“西北风口”工程纪念碑。虽经风雨侵蚀,碑身字迹斑驳不清,但那稳稳的底座、淡淡的绿色、倔强的姿态,仿佛依然在述说着这块土地上植树大军曾经的不屈、不凡与不朽。

  新店林场是杜尔伯特人用几十年时间栽植的“绿色海洋”。有林面积14.6万亩,其中樟子松5.4万亩,是我省西部最大的沙地樟子松林。记者登上观松塔远眺,浩淼的松涛青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克尔台乡官儿屯村地处“西北风口”最北端,是八大沙地之一。当年,造林女英雄王志红带领村民承包荒地2.4万亩,植树造林2万亩,绿化了四座沙山,让村里1万多亩跑风地“改邪归正”。林肇公路上,古榆、杨柳婀娜招摇,成群的喜鹊欢鸣觅食,景观路、旅游路名副其实。初夏的艳阳下,征服了敖古拉荒坡的森林郁郁葱葱。向东是8000多亩的杨树林带,向南是5000多亩的樟子松林带,身材魁梧的大树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边际,将一块块耕地、一片片草原、一户户农舍拥抱怀中。“这片林地走一小时都到不了边儿。当年的‘会战林’,已成了森林公园。”胡吉吐莫镇人大副主席张金彪告诉记者:“那些年大造林,我们愁的是任务多,压得喘不上气儿。现在县里还下达造林任务,我们也愁。因为地面已被林地铺满盖严,很难再找出整块的地了。”

  得益于“蘑菇屯”的美名,近几年,地处偏远的敖林西伯乡永发村大桥屯火了。64岁的村民王树文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大家伙种树1万多亩,家家都有“绿色银行”。在森林植被的涵养下,林中沙土里长出了黄花菜、松蘑、油蘑、土豆蘑、鸡冠蘑、灰顶蘑。村民方文玲告诉记者,村里有50多户采蘑菇专业户,年年都有不小的收获。“最丰收的一年,我自己就采到2000斤蘑菇,收入一万多元。”不仅是大桥屯,邻近的胡吉吐莫、新兴、四家子、赛罕他拉等村屯都盛产蘑菇,卖到了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吉林松原。县乡政府投资建设了自驾驿站,村民把自家产的果蔬、鸡蛋、小笨鸡和饲养的大雁、野鸡拿到这里,赚起“外快”。昔日“兔子都不拉屎”的敖古拉荒坡,成了土特产集散地。

  程地房子屯坐地户孙才,亲眼见证了整屯搬迁的凄惨往事。“当年流动沙丘猖獗,村民家院子里沙子堆得老高,‘牛走墙马上房’,人都要被活埋了。每人分8亩地,还要吃返销粮。”他一边向记者回忆当年能趟过去的阿木塔泡,一边感慨:“这几年沙子没了踪影,乌鸦筑巢觅食,随处可见。泡子里的水也丰盈了,10多斤的大鱼肥得没得说。”胡吉吐莫镇镇长曲世伟介绍,这些年程地房子屯一带人工造林5000亩,恢复草原1.2万亩,吸引大庆、吉林松原游客自驾野游、采蘑菇,一闹腾就是一小天。

  气象部门统计,对比1997-2006年和2007-2016年两个十年数据,杜尔伯特每年五级以上大风天、扬沙天、沙尘暴分别平均减少40天、43天、3天,年降雨量增加了84毫米。“山清水秀、林茂草盛、土沃粮丰、湖兴鱼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已在杜尔伯特大地写实。

  如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工作的重点不再是种树防风固沙,而转向以管护为主,发展林下经营,引领农民向生态要效益。在林业系统工作了20年、现任敖林西伯乡乡长蔡鹏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给了百姓生路,还让百姓直接收获了生态效益。”

  战天斗地,不屈不挠。历经十几年的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大会战”“跑风地”“扫碱场”一去不返,“高产田”“绿色银行”“黄花海”“蘑菇屯”梦想成真,杜尔伯特人终于将咆哮了千百年的“西北风口”尘封为历史名词。

  掀起“头脑风暴”厚植生态理念

  实施“堵西北风口”工程的同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瞄准生态治理源头,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掀起一阵阵“头脑风暴”,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刮起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新风。

  “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植树、复草、引水、治沙多管齐下。加强“四林”建设,“见缝插绿、填平补齐”,绿化村屯。在全省率先开展草原休禁牧、全面禁牧,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审计。投资治理、改良“三化”草场,干草产量由亩均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草原面积恢复到339万亩。投入资金近亿元建设引水工程,湿地补水12.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增加近60万亩,总面积恢复到2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村屯绿化率分别达到13.6%、100%,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35天。

  在全省率先实施草原全面禁牧。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传统半农半牧县,农民可支配收入来自畜牧业比重和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一度达到60%以上。为解决生态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方面积极争取草原改良项目,通过围栏封育、人工种草等措施,加快“三化”草原治理和草种改良,累计投入近3亿元恢复草原180万亩,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一方面从改变传统放牧习惯入手,200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草原禁牧工程,全面推行草原承包、圈舍饲养,2010年又在大庆率先实施“三退三进”工程,畜牧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型,实现了商品奶牧场供应。

  在全省率先跻身百万亩沙地人工林。相继实施“西北风口”绿色生态工程,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6%;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防沙治沙工程,2011年以前每年都以5万亩左右的速度造林,近几年年均造林1.5万亩以上。目前,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12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473万立方米,2012年跻身百万亩沙地人工林县份。连续10年实施村屯绿化工程,全县272个自然屯实现了绿化全覆盖。

  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审计。2009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干部生态审计,审计范围由最初的乡镇场延伸到涉农部门和企业,审计指标由最初的林、草、水等12项增加到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土地利用、企业排污等33项,审计办法向“对比法、分析性复核、投资效益分析、实地抽查、捆绑审计、现场巡查”拓展,形成县委巡察、人大监督、政府审计、社会参与的格局,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的生态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受到国家审计署高度关注。

  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文明法治化。在加大实施国家生态法律法规的同时,通过立法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法治进程,先后颁布实施草原管理、水资源管理、林业资源管理、土地管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地方条例6部,确保生态建设依法进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启动草原、林权、水权确权登记和全县范围内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从遭受“切肤之痛”,到安享“生态之福”,杜尔伯特人最懂绿水青山的金贵。“绿色就是生命,就是希望,就是未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生态,把生态建设的成果留给子孙,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大贡献。”朴实无华的生态文明理念扎根民心,沉淀为杜尔伯特人的至理名言,成为高于一切的行动遵循。

  收获“生态红利”写实发展蓝图

  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既是“指挥棒”,又是“晴雨表”,更是“智慧树”。抓生态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产业项目,二者互伴共生,高度契合,持续收获“生态红利”。

  经过多年的生态会战,杜尔伯特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464.5公斤提高到2016年的581公斤,2017年粮食总产22.3亿斤。共获得绿色标识61个,有机标识12个,无公害标识7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全县水稻种植面积62万亩,其中50万亩获得国家绿色标识认证,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加工企业19家,形成选种、育种、生产、仓储、加工全闭合产业链。江湾乡众益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大米售价每斤15元,热销哈尔滨、大连、北京等地;古道庄园米业有机大米远销桂林、上海等地;地产优质高粱等是五粮液、剑南春、金六福、泸州老窖等国内高端酒类产品的抢手原料。奶牛业跨入安全高质高效发展阶段,建成并投产牧场61处、奶牛存栏2.3万头,年平均单产7.5吨。

  依托生态建设的硕果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03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创建了德力戈尔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加工、苇草加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开发、食品饮品加工、粮食加工等九类产业体系。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达31家,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0.2%。伊利集团在杜尔伯特先后投资了六期项目,投资总额接近20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生产车间和全球最大婴幼儿配方奶粉基地,2017年发放奶资3.1亿元;伯特苏乳业培育出全国知名的“伯特苏”酸奶品牌;合隆羽绒生产出全国乃至全球最优质的羽绒。

  最近两年,全县引进产业项目44个,引进资金96.2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40个。伊品年27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2017年9月开工,一期、二期规划总投资68亿元,采用世界领先设备,生产赖氨酸、苏氨酸、尼龙56及玉米副产品等,已完成淀粉车间、赖氨酸发酵车间、苏氨酸发酵车间等土建工程。一期预计11月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0亿元,安置2000余人就业。九阳大豆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2亿元,一期工程上豆粉生产线2条,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主要生产豆粉、豆浆粉、豆奶粉和五谷杂粮粉;二期工程上液态豆奶生产线1条,设计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主要生产液体豆浆。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豆浆粉生产项目近期投产,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6000万元。谷实农牧生猪养殖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到2018年末可繁母猪饲养量1.5万头,出栏育肥猪30万头,五年内年出栏100万头。这样紧张建设中的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目前全县有9个。全部建成达产,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实现利税11.25亿元,引领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县可养鱼水面154万亩,占全省20%以上,而且水质优良、饵料生物丰富,水产品全部是天然养殖的“生态派”。按照用5年时间把水产业打造成立县支柱产业、建设北方生态淡水鱼都的目标,注册了统一的“杜尔伯特连环湖鱼”商标。连环湖鱼被中国水产协会评为中国最佳供应商产品,品牌排名全国水产第五位、淡水鱼第一位,连环湖河蟹与香港成隆行公司签订销售合同,连环湖渔业公司在哈尔滨、大庆、绥化等地开设20家直销店,成功举办开湖节、渔猎文化节、烹饪大赛、渔业高峰论坛。引进康大水产养殖及水产品深加工等项目,重点开发野生淡水鱼冷鲜鱼肉及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年可加工鱼产品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利税4000万元。201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3.7万吨,实现产值5.9亿元,创历史新高。

  凭生态之美,打出民族风情、草原观光、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特色旅游品牌。全县景区完成投资近20亿元,现有国家4A级景区4处,所在“龙江西部旅游线”入选全国十佳旅游线路,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外地客商投资的连环湖温泉景区,已完成投资4.2亿元,荣膺“最佳国际休闲生态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其中国外游客超过7万人次。阿木塔景区野鸟翔集,碧波荡漾,绿荫环抱,银沙怡人。总经理于永辉介绍,这个超级现代的蒙古包特色旅游景区已完成投资2.2亿元,计划新增投资1.2亿元,建设水上、温泉、养老项目。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171万人次、增长36.8%,实现旅游收入10.2亿元、增长8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高竖起发展新“航标”。2017年,杜尔伯特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6.5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085元、13890元,分别增长9.1%、12.4%。

  再啃“硬骨头”传递“接力棒”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2004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提出建设龙江“生态名县”发展思路。

  始终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04年开始的“改环境、塑形象、树新风”活动,坚持十年常抓不懈。注重从意识观念上引导,通过开展“三城”联创、“四城”联创等系列主题活动,采取“清洁庭院”“共青团路、红领巾街”评比创建等办法,提高认识、清除陋习,达到群众参与、受益、满意的良好效果。坚持综合整治,制定规划,从环卫保洁、泥草房改造、院墙改造、村屯绿化、街路亮化、巷道硬化、庭院整治、垃圾污水柴草粪肥处理等八个方面入手,重点实施农村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由面及里、由外向内,树立农村环境整治样板。全面实施“三供三治”工程,建成垃圾、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系统,实现了城关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供热服务环保节能,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推进机制。

  2013年将县环保局提升为生态和环境保护局,乡镇设环保助理,配齐配强力量,环保部门综合协调、执行落实能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执法力量,2016年将草原、林业执法权限划归森林公安局,组建生态建设工作综合执法大队,破坏草原、林木、乱挖乱砍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这些改革举措走在了全国前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跟省委把食品工业打造成全省重点产业和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县域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有基础、有潜力、有历史传统的水产业确定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打造统一品牌,引进加工企业,举办宣介活动,加快推进水产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依托旅游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已成为省内外小有名气的旅游目的地,近五年年均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直接从业人员5000人,间接拉动农牧民就业和再就业2万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大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缘人”,曾为大庆市林业局局长,到杜尔伯特上任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县性大会也是生态环境工作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不松劲,今天的杜尔伯特已形成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共生的局面。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结日,只有进行时。我们还要接着啃下垃圾、废水、畜粪、体质机制等生态建设的‘硬骨头’,把生态‘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记者 李飞 陈长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