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展现非遗魅力打造城市名片
龙江皮影戏《鹤与龟》中的“鹤”与“龟”被幕后操控者演绎的活灵活现,现场观众连连叫好,孩子们大呼神奇;另一展台前,剪纸技艺传承人郭艳萍一把剪刀在纸上“轻舞”,张张手工纸在她的手中被赋予“生命”。这是20日至22日进行的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展示类)与民间绝技、绝活评比活动现场的精彩一幕。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文化交流,40余个哈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俗项目成果在这里进行了集中展示。
据悉,目前,哈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1项,国家级6项,代表性传承人167人。在加快“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进程中,哈尔滨积极推进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将非遗传承从“幕后”推向“台前”,讲述城市历史,提升城市知名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为非遗保护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迈向国际化、品牌化、产业化打牢基础,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非遗项目参与“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富含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城市的名片。记者从哈市文新局获悉,非遗展演与民间绝技绝活评比活动全面展示了哈市非遗工作在“东亚文化之都”评比中总结出的“非遗传承有形化、非遗展示载体化、非遗成果品牌化、非遗工作整体化”的特点,以哈市161个非遗项目为基础,突出贯彻落实“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文化交流,从优选出的40余个项目中评选出“传统工艺奖、传承工艺奖、传薪工艺奖”三类奖项。
据介绍,2013年启动的“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中日韩领导人机制下创建的中日韩三国文化领域的重要品牌,去年8月,哈尔滨市荣膺2018“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城市。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中国活动年的主题为“冰雪之约,夏都之旅,音乐之城,文化交融”,为期一年的“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中国活动年将以三大板块、二十余大项、百余小项活动为广大群众奉上一场场独具北国冰城特色的文化艺术盛宴。
非遗技艺传承迸发新生机
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这个以皮影“起家”的院团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该院副院长王沛告诉记者:“我们剧院是东北三省唯一能够制作大型皮影戏的院团。龙江皮影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首先在影人雕刻手法和造型设计上就区别于其它地域;其次我们的皮影戏吸收了东北地方戏‘二人转’和东北大鼓,以及东北民歌和地方小调,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东北皮影戏音乐唱腔。”龙江皮影戏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些年来,龙江皮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赋予了传统皮影新的生命力。《母子情》影人现场绘画和手写毛笔字、《龙江韵》影人耍手绢和现场剪纸、《乱点秋香》将皮影与沙画结合……他们不断尝试各种形式的创新,此外,增设新布景,使用新灯光,通过云灯、雨灯等灯光效果,营造更加逼真的效果,研制新道具改进影人操纵方法,让影人“活起来”。
方正剪纸是根植于黑土地上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细腻流畅的剪法,让作品形神兼备,自然灵动,1993年方正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8年方正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片艺术热土上,涌现出了众多的剪纸艺术家,郭艳萍就是其中之一。她从7岁开始剪纸,从剪些花鸟鱼虫等小玩意,到后来的自己创作,郭艳萍拥有了一技之长。2004年,她成立了剪纸培训中心,面向社会招生,不分年龄、性别,只要是喜爱剪纸艺术,都可以来学习。不止如此,每个周日她都会到周边村镇去教授剪纸。“学到手的都是本事,一定要让剪纸艺术一代代传下去,不能在我这代失传,这就是一种责任吧。”郭艳萍自豪地说。郭艳萍的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传统剪刀技艺,但作品创意都是根据时下热门构思出来的,如她所说坚持传统固然重要,但创新也不能少。现在,有很多从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慕名而来的学生学习剪纸。
将非遗传承从“幕后”推向“台前”
据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崔明河介绍,在哈市现有的16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家级6项,包括方正剪纸、龙江皮影戏、麦秸工艺等;省级共有80项;代表性传承人167人,国家级2人,省级85人。涵盖了传统技艺、美术、小吃、医药等多个种类,都具有极强的本土地域特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仍面临传承人才缺失、规模产业化不够、未能被开发成旅游纪念品等诸多现实问题。王沛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团里皮影演员不多,这其中还包括几名雕刻师,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加入龙江皮影戏。”
他们已经行动起来,王沛说:“我们每年演出场次在50场次左右,除了在本剧院进行表演,我们走进校园、下乡表演,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了解龙江皮影戏,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
为了更好地将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近年来,哈市文新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于2011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始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管理和挖掘。同时,除了每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培训外,还为其搭建起面向社会的舞台,把他们从“幕后”推向“台前”,非遗传承进校园、进社区,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和哈尔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明河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东亚之都文化年活动,在与其他国家交流时,能够充分展示哈尔滨的传统地域文化,让日韩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记者 李天池 刘莉)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