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友好蓝莓”成发展绿色引擎

2017-07-06 08:57:40|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张曦晛

  原标题:伊春“友好蓝莓”成为转型发展绿色引擎

  伊春友好区有一片种植面积达1.2万亩的蓝莓基地。用7年时间逐步打造的“友好蓝莓”品牌,不仅获得了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地理标志注册,还成为伊春市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列为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果品)50强。如今,这里的农业科技园区也成功晋升省级行列,获得中国“蓝莓之乡”称号,今年又喜获“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称号。

  在距离伊春中心区19公里的友好区,有一片万亩蓝莓基地,6月28日,记者来到了这里。进入基地,一排白色的蓝莓大棚中,技术总管董林学正在忙活着,见到记者董林学兴奋地说:“你来巧了,今年蓝莓长势好啊,这个棚结采800公斤蓝莓没问题,再有十多天,新鲜蓝莓就能采摘了!”

  友好区位于伊春中部,伊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采伐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友好区率先把蓝莓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兴区的突破口。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部署了“企业为主、政府服务、群众参与、科技合作、文化推介”的产业发展思路。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推进班子,成立了区蓝莓技术推广服务站,积极与五营九天公司和辽宁丹东天赐花卉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合作。邀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职工群众讲解蓝莓种植技术,培养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确定了生产基地,编制了规划方案,并提出了三年内完成1万亩的种植任务。

  伊春友好区区委书记张延杰告诉记者,在区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蓝莓园先后投入1.5亿元对基地内的水、电、路进行了基础建设,土壤进行了改良,实现了水、电、路、土“三通一符合”标准。栽好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大庆泓洋公司、伊春大自然农业科技公司、伊蓝公司、寒地蓝莓果业公司等6家企业在基地内进行蓝莓种植。东北农业大学将“中国新农村建设基地”正式挂牌在这里,种植蓝靛果“忍冬”等小浆果3000亩,并进行小浆果科研开发,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加工、物流等完善的产业链条。

  如何发挥蓝莓产品用途广、产业链条长、适宜进行精深加工的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友好区进行了精心谋划。

  丰园森林食品公司投资建设了蓝莓酒堡,年可加工蓝莓果酒等森林食品4900吨,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2015年又与大庆泓洋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蓝莓深加工项目协议书,待项目全面达产后,年可加工蓝莓鲜果6000吨、提取花青素80吨、生产蓝莓冻干果粉740吨,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将成为全市最大的蓝莓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冷链物流基地。大庆泓洋公司龚经理说:“近年来,茅台、联想等大型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蓝莓的种植、采购、深加工进行了数轮跨界布局,释放出明显的市场信号。蓝莓产业显现雏形,中国的‘蓝莓时代’即将到临。”

  以万亩蓝莓基地为平台,“蓝莓采摘游”也成为这里近几年兴起的特色旅游项目。自2012年开始,这个区连续举办了五届蓝莓采摘节,将蓝莓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游人可以在园区中观光、乘凉,近距离观赏蓝莓种植美景,体验采摘蓝莓全过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采摘节期间,日接待游客人数多达千余人次。

  从2010年到如今,短短的7年时间里,蓝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在小兴安岭深处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每年仅蓝莓园区就可安置转岗、分流的林业职工500余人,实现季节用工1200余人,有效解决了全面停伐后林场职工的就业增收问题。“蓝色经济板块”已成为友好区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蓝莓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伊春市友好区区长吴伊森信心十足地说:“在稳步推进蓝莓种植面积的同时,以打造蓝莓产业综合体为龙头,以蓝莓文化节为载体,谋划建设集观赏体验区、展示购物区、休闲休息区、棚室采摘区及蜜蜂展览体验区为一体的‘五大功能区’,将蓝莓采摘园提档升级为蓝莓文化园,搭建‘强文引智、游推结合、以游招商’的文化交流新平台,邀请海内外企业家、文化名人共谋发展大计。”(记者 马少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