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座青山赢一座“金山”

2019-05-20 10:26:52|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造一座青山赢一座“金山”

一眼望不到头的人工林海。

  5月,正是森工林区植树造林最忙碌的季节。记者来到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蹲点采访,“微距”感受到干部职工扶苗铲土、提水浇灌,用辛勤汗水滋润着祖国北疆这块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在林间地头中感知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从建局至今的56年里,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在几代林业人挥汗如雨的努力下,林口局缔造了从无林到有林、从荒山到绿海的传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工林保存面积100万亩、200万亩的壮举,森林覆被率78.8%。

  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春林说:经营管理好林区森林资源是我们的成业之基。今后,在保护好22万公顷林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将以科学经营推动生态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主动融入集团公司构建五大现代林业产业体系规划布局,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发展方针,加快把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推动林口林区高质量发展。

  植绿——没有林,我们自己造 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工林保存面积100万亩、200万亩壮举

  “我是从1963年建局就到这里参加工作的,先天的基础差、底子薄,投资也不足,但是我们从未服输!”退休干部王贺林老人回忆起建局初期那段历史,眼中闪烁着异常的坚决。 

  没有林,我们自己造!没有业,我们自己创!凭借着“志在青山,老死林下”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林口局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求生存、谋发展的大旗。

  1970年春,全局拉开了营造百万亩人工林的帷幕。记者在《林口局局志》上看到,也就是在那一年,全局职工在“局小志大把身翻”的鼓舞下,提前完成木材生产任务,摘掉建局以来连续6年的亏损帽子,一举实现扭亏为盈。

  今年74岁的张经一老人是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林口局千军万马战荒山“造林大会战”的“林一代”。他对记者说,当时无论大人小孩还是职工家属,全局总动员,在山上一呆就是几十天,大家热情高涨,不让上山都不行。没有帐篷,就用小木条糊上泥搭个简易棚子;树苗都是靠牛车马车拉、用人拽上山。

  夫妻林、党员林、青年林、白衣战士林、红领巾林、“三八”林……这些名字记录的是春季造林时,夫妻并肩造林、祖孙同上战场、兄弟挥汗如雨、父子共战山谷的一幕幕感人场面。上万人(次)奋战在荒山秃岭,换来的是每年造林10万亩的“战绩”。

  那时候,低矮的地窨子就是工人宿舍,数九寒天,10余人挤在一铺炕上,后半夜常常被冻醒;白天湿透的棉鞋,放在火墙上一夜都烤不干;清早去作业林班,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吃早饭,啃一个馒头,吃一袋咸菜都得挤时间。

  1983年和2000年,林口局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工林保存面积100万亩和200万亩。自1983年起至今,林口局先后十几次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省政府和森工系统有关营林绿化方面的表彰奖励。

  老一辈林区人无怨无悔地营造一代又一代人工新林,为后人攒下了一座“绿色银行”。一枝一叶的背后,闪耀着一个又一个永远铭刻在绿色丰碑上的光辉形象。

  林业局副局长盛永贵,历时4个月,步行千余里,对全局资源进行调查,为改善残破林相,奠定了丰厚的资料基础;西北楞经营所主任庞福利,苦干6年营造了2万亩人工林,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工作岗位……正是他们用血汗栽下的片片新绿和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慷慨豪情,使得几代人前赴后继营造的人工林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守绿——敢于吃螃蟹,被列为四大重点国有林区唯一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

  靠着两个肩膀和一把铁锄,向荒山宣战,造林不止,林口局成为全国造林工作的“标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人工林结构单纯、树种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病虫害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丧失了森林应有的多种功能……

  林口局主管营林的副局长关丙山说,至今他都记得一片片林子传来“噩耗”时心里的那份沮丧和茫然。

  如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如何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为了这个目标,林口局党政一班人和营林专业技术人员的足迹踏遍了全局的山山岭岭。经过一次次考据和推演,他们大胆提出:探索现代林业发展方向,实施森林经营战略,恢复和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

  一场全国率先的200万亩森林“结构优化示范工程”开始了。落叶松人工纯林接近天然林改培、红松人工林改培、天然次生林结构改培和经济林改培与营建……森林经营由量向质转变,调整林分组成、优化林分结构、形成复层异龄混交的森林经营战略在林口林区轰轰烈烈展开。

  2012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林口局迎来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又一个春天。鉴于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2012年末,国家林业局将林口局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在四大重点国有林区多家林业局中,这是唯一一个。

  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林业局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试点经营任务,同时再次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全国7个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试点单位之一。试点经营后的林口局,森林状况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林分结构优化合理,森林蓄积不断增长,松果产量连年增加,森林多种生态功能效益越来越强,职工增加了收入,企业也获得收益。

  增绿——探索一条由森林可持续经营向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新路

  造林育林短期内看不出结果,但是稍不认真就会出现“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惨象。为防万一,林口局西北楞经营所营林技术员张逢群每年造林开始,都会一连几个月,天天到造林点跟踪检查……他硬是在大山里跑出了“活地图”的名号。

  王贺林、张经一、关丙山、张逢群,他们让记者深切体会到林业干部职工对森林如生命般宝贵。造林、护林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工作,而是生活。无论在哪里,遇到哪个岗位的林区人,他们不会讲高大上的道理,生态保护于他们,已经不是任务,而是溶于血液里的习惯。

  如今,孤岛状的天然林被成功链接,人工林内生物种类得到有效恢复,甚至野生东北虎也来到这片森林做客……这样的变化,是大森林回馈给林口局的最佳褒奖。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林口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不断总结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经验,全力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向林业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转变。

  据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君介绍,他们提前谋划了退耕地和即将退耕的土地利用,计划栽植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沙棘等高附加值的经济植物;重点研究了30万亩人工红松果林被压解放工作;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撂荒地,开展了刺老芽人工栽培项目,将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经济进行有机结合,在不改变和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拓宽林下产业经济项目,让森林反哺育林人。

  截至目前,林口局共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9个,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了5.37亿元,全局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一场一品、一场多品、多场一品的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实现了“生态好起来、林子长起来、环境美起来、企业兴起来、职工富起来”的发展目标。(记者 马一梅 孙克启 刘夕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