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首套房贷全面回归基准利率

2017-08-14 10:36:23|来源:经济参考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原标题:各地首套房贷全面回归基准利率 武汉、南京超5%

  融360发布最新房贷报告显示,7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上升至4.99%,相当于基准利率1.02倍,这是继2013年出现全面基准利率后,时隔四年全国范围内首套房贷款再现全面回归基准利率。

  数据显示,从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走势来看,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99%,相当于基准利率1.02倍,环比上升2.25%;同比去年7月的4.44%,上升12.38%。

  其中,在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有160家银行首套房利率上升,超九成的银行已无利率优惠,其中364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较上月减少35家;126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 较上月新增94家,20家银行分(支)行暂停受理房贷业务,上浮趋势较明显。

  二套房方面,执行基准利率的银行4家;422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较上月减少43家;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5%的有10家;上浮20%的有67家,较上月增加31家;同时,10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

  融360分析师李唯一表示,继5月一线城市房贷利率大幅上涨之后,受房贷政策性紧缩的时滞效应影响,此后二线城市迎来房贷利率的全面收紧,涨幅明显。同时,二套房平均利率高于首套利率,但首套房利率增速高于二套房利率增速,因此,未来首套房、二套房平均利率之间差距或将进一步缩小,但仍将保持差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金融环境正逐渐步入严控和收紧的通道。不仅是房贷,从资金端口来看,银行之间的借贷成本也有所上升,随着此类成本上升的效应传导,银行和购房者之间的借贷成本也会开始提高。

  事实上,日前,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四家银行将广州地区首套房贷利率由基准进一步调整为基准利率上浮5%。

  广东建行透露,对于居民家庭在广州市购买符合首套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贷款申请,2017年8月12日起最低按基准利率的1.05倍执行。农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广东中行、广东交行等银行也告知,已经确定8月12日起上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至基准的1.05倍。这是广州地区首套房主流利率维持在基准利率近3个月之后,再度迎来上调。

  天津方面出现根据购房者首付比例调整利率的举措。消息称,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新政,首套房贷六成首付享受基准利率,首付五成的话利率就较基准上浮3%,首付四成则上浮基准5%,首付三成上浮8%。

  值得注意的是,二线城市利率上升更为明显,南宁首套房平均利率5.12%、武汉5.09%、宁波5.07%、南京5.03%、福州5%,利率全面超过5%。

  南京方面,融360监测数据显示,南京地区17家银行中,首套平均利率为基准1.02倍,达5.03%。其中最高为基准利率上浮20%,全面进入无优惠利率。二套房首付方面,17家银行首付为八成,其中15家银行二套房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

  武汉方面,最新监测的数据显示,7月武汉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为基准1.03倍,达5.09%。在监测的14家银行中, 5家银行上浮5%-20%, 二套房方面,9家银行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3家银行执行基准上浮20%。

  李唯一表示,二线城市在4月以后出现集体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态势。这也让多数二线城市平均利率突破5.00%,平均利率已超越一线城市。他认为,未来一二线城市平均利率将趋于合理,继续一路飙升的可能性较小。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随着流动性收缩、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资产收益下行导致银行的收入及利润承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信贷额度的限制,银行逐步减弱房贷折扣、提高房贷利率就成为必然选择,预计此后几个月,房贷利率仍然会保持上行趋势。

  但也需认识到,虽然全面回归基准,但现阶段利率仍处较低水平。对此,严跃进表示,近期全国房贷利率即五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为4.9%,该利率是在2015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以后形成的,属于2015年频频降息的结果。较2012年7月经调整的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6.55%相比,目前的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如果银行按照1.1倍基准利率计算,实际的贷款利率在5.4%,也低于过去曾出现的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6%以上的水平。”严跃进说。

  严跃进认为,利率提高影响确实存在,但不宜夸大。从中长期看,房贷未来变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从楼市调控政策的角度看,下半年住房政策大调整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