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百年丁香:花海扮靓一座城
2025-05-23 11:06:46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甄镜媛责编:

百年丁香:花海扮靓一座城

花香四溢。

百年丁香:花海扮靓一座城

丁香古韵。记者 蒋国红摄

百年丁香:花海扮靓一座城

今日6版《副刊·北国风》丁香主题诗文

  编者按

  哈尔滨除了是冰城,还是“丁香城”。当冰雪开始融化、松花江开始苏醒,丁香花也开始了萌发和盛放。进入五月,行走在哈尔滨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是行走在花香里。

  花开满城芳,风吹万里香。江水静静流,丁香静静开,哈尔滨的夏天就这样开启了醉美模式。

  本报今日起推出“半城江水半城花”系列报道,讲述丁香花和这座城市的故事……

  一城丁香香百年,说的就是哈尔滨。

  丁香花开,香韵自来。当洁白、淡紫、浅粉的花朵挂满枝头,当街路旁连成片的丁香汇成花海,当阳光被筛成细碎的花影揉进城景……这便是最美的“香”遇。

  回荡,历史与花语的交响;沉淀,文化与精神的孕育。从百年前的自然生长,到加冕为“市花”为城市代言,再到“丁香节”“丁香城”,丁香已深深融入哈尔滨城市血脉。

  城市品格“花为名”

  丁香花在哈尔滨有记载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早在还是小渔村的时候,哈尔滨就生长着暴马丁香、辽东丁香、红丁香三个本土品种的丁香。伴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侨迁入哈尔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品种。当时,俄侨习惯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株丁香,俄侨的“黄房子”,配上淡紫色的丁香,是哈尔滨的独特景观。每到夏天,哈尔滨处处飘散着丁香的香气,为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增添了几许别样风情。

  木犀科的丁香,或为灌木,或为亚乔木,树冠如云,姿态万千。丁香非常适合哈尔滨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此,耐寒抗旱,在冰城的严冬里蛰伏,又在春日的暖阳中苏醒,年复一年……

  丁香花气节高雅、驱寒报春、大方洋气,既象征了哈尔滨人民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高尚品格,也暗合了哈尔滨热情浪漫、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受到哈尔滨市民的喜爱。

  到上世纪80年代,丁香成为哈尔滨市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绿化树种。据统计,1988年,哈尔滨的丁香树近20万株,占绿化灌木面积的53%,有11个品种。中山路、民生路、三大动力路上的丁香随处可见,兆麟公园、太阳岛上的丁香也郁郁葱葱。游览公园、观赏丁香,成为初夏哈尔滨市民的一项休闲活动。

  浪漫邂逅后,百姓约定俗成地将哈尔滨冠以“丁香之城”的美名。多年来哈尔滨市花始终没有定论。为确定市花,1982年起,哈尔滨市政府展开大量工作,组织专家、学者论证,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专业人士综合城市特点,提出丁香作为市花较为合适。经过近6年多方准备,1988年4月12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哈尔滨市市花的决定》,正式确定丁香花为哈尔滨市市花。同年10月,丁香花代表哈尔滨参加全国市花展览,成为哈尔滨一张带着香味的名片。

  独一无二“丁香城”

  有了“官方认证”的市花身份后,丁香花在哈尔滨“身价倍增”:不仅为它定制了专门的建设规划,还为它量身打造了市民节日。2018年,哈尔滨市政府编制和实施了《哈尔滨市建设丁香特色城市规划(2018—2030年)》,在扩大丁香数量、增加丁香品种、提高丁香普及率和提升丁香景观效果上不断探索,为打造“丁香城”奠定坚实基础。按照规划,到2030年,哈尔滨丁香种植总量将达到200万株,同时,建设14个丁香专类园、打造170条丁香特色街路。

  如今,哈尔滨城市中常用的丁香栽植品种达13个,科研与实验品种超过50个,它们共同勾勒出独具哈尔滨特色的生态画卷。依托“丁香城”建设,丁香在哈尔滨街道、庭院、小区和城市公园等绿地普遍种植。目前,全市丁香种植总规模达139.5万株。

  哈尔滨人爱丁香。丁香一开,整个城都醉了。2019年年初,有人大代表提出“举办‘哈尔滨丁香节’的建议”,被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2019年4月30日,一场以“冰城赏丁香、共享好春光”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拉开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哈尔滨丁香节大幕。丁香节期间,以“丁香”为主题举办了图片展、合唱艺术歌会、丁香主题游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丁香醉百载,不负时光不负卿。哈尔滨与丁香花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故事还在上演,有关“丁香城”的盛大花事也将愈发精彩……(记者 刘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