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插秧作业现场。万宝岑摄
“这回真‘无人’了!秧苗盘也不用人工往机器里加了!”5月11日,在北大荒集团前进农场有限公司的水田里,一台“升级”插秧机引起了围观。只见插秧机正在无人驾驶,原来站人换秧苗盘的地方也变成了自动上苗。卫星定位、无人驾驶、自动上苗……这智慧春耕图形这一刻格外“抢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前进农场有限公司以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投资180余万元,与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以沃得宽窄行插秧机底盘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装,利用传感器智能控制插秧机自动上秧,配合插秧机无人驾驶系统使该装置能够自动识别秧苗的位置和状态,通过传送装置进行精准放置,实现插秧作业无人化。
农业发展部部长万文达介绍:“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插秧机如同有了‘眼睛’,按照设定路线,实现无人驾驶、自动上苗,减少了人力、时间成本。而且机械化插秧精度更高,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能确保每个植株均匀分布。”
传统插秧机需要两至三人配合,现在只需要一个人监控管理,更加智能化,在插秧过程中能够做到精准控制行距和苗距,确保插秧秧苗稳定有序排列,直线度误差小,全面提高了插秧的精准度和栽插质量,从而提升水稻综合产能,经测算每亩可节约成本32.5元。
同时也解决了秧苗在插秧机上的储存和快速更换新秧苗问题,保证了秧苗上秧的准确性和效率。目前,前进农场对插秧机器人设备正在进行田间试验,对插秧机软件算法进行优化,不断测试插秧机器人各部件运转的耐久性。同时,也在申请一项设计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专利。
连日来,前进农场有限公司60余万亩水田里,插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相信加上一系列智慧元素的加持,今年前进农场的插秧工作会完成得更高质高效。(魏长凯 记者 姜斌 刘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