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哈尔滨新区:“硬科技”闪耀亚冬会
2025-02-14 09:45:04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甄镜媛责编: 尹红燕

  当冰雪邂逅科技,一场关于速度与创新的交响在松花江畔奏响。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盛大启幕,哈尔滨新区以强劲科技实力与蓬勃新质生产力,为这场冰雪盛会注入“新”动能,更以“新区实践”为龙江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突破壁垒

  为国产品牌提供“硬核支撑”

  亚布力滑雪场的雪道上,冰雪欢腾体育装备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雪欢腾公司)研发的航空级碳纤维滑雪板,以轻量化、高弹性特性,助力现场裁判、救援医生疾驰如风,该公司研发的市面上最轻的碳纤维滑雪头盔同步为他们的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冰雪欢腾公司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九届亚冬会雪具区域供应商,背后是哈尔滨新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提供用地保障、产业配套等政策支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助力企业在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实现突破。

  “我们与哈工大院士团队合作,将碳纤维、高弹纤维、钛合金等航天材料创新应用于装备制造中,产品性能与安全实现了质的飞跃。”冰雪欢腾公司总经理胡照会表示,特种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让公司突破了国产品牌在工艺和原材料方面被“卡脖子”的困境。这一突破成功推动中国品牌跻身国际赛事雪具供应商行列,首次打破了国外品牌在国际赛事上的垄断,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哈尔滨新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引入了冰雪欢腾公司。如今,冰雪欢腾公司已成为新区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标杆企业,并带动了一批相关企业集聚发展,为新区冰雪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造奇观

  极寒中的光影“黑科技”

  在亚冬会开幕式上,冰雪大世界分会场以“冰雪之城”的梦幻光影震撼了全国观众。哈工大张海峰教授团队研发的冰雪景观灯光驱动智能控制系统和人机互动灯光控制系统功不可没:工业级芯片抵御极寒,毫米波雷达感知游客动作,5G网络实时传输数据,不仅让这里化作“七十二变”的灯光秀场,更让冰墙“会呼吸”、地台“懂互动”,科技的力量让冰雪景观变得富有灵性。

  “新区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测试应用场景,加速了技术落地。”张海峰教授表示,哈尔滨新区一直将他们团队作为储备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他感受到了新区强烈的招商引资诚意,计划今年将项目落地新区,搭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加速产业化进程。

  哈尔滨新区将科技企业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积极吸引科技企业入驻新区。哈尔滨新区近两年成功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科技项目,涵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多个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势头强劲。

  未来图景

  机器人岛开启冰雪“智变”

  在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中,乐聚人形机器人以拥有40个自由度的灵巧身姿惊艳亮相,与童声合唱团一同迎接圣火的到来,并与火炬手击掌庆祝。

  这一“吸睛”场景的背后,是哈尔滨新区“智能机器人岛”的谋篇布局。目前,乐聚人形机器人技术转化中心已在新区选址,近期将举行揭牌仪式。

  “机器人不仅是亚冬会的‘气氛组’,更是新区抢占未来产业的‘先手棋’。乐聚机器人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我们希望通过落地乐聚机器人项目,助力深化哈尔滨、深圳两地的对口合作。”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虹表示。

  哈尔滨新区在深哈产业园规划建设“智能机器人岛”,从园区规模、规划设计、生态体系、要素保障、建设标准等5个维度对标国内领先园区,深入挖掘整合哈工大、哈工程等院校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潜力和可商业化项目,聚焦工业、服务、特种等3个机器人主要发展方向和深空、深海、制造业、农业、医疗等5个龙江特色应用领域,打造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和机器人技术商业化、产业化集成应用创新高地,有力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战略和未来产业加速孵化战略。

  从国产雪具打破垄断到智能系统点亮极寒,从知识产权护航到机器人产业筑基,哈尔滨新区践行着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担当。数据显示,仅2024年,哈尔滨新区转化科技成果477项,占哈尔滨市的44%;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8家,占全市的41%;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量占全市的39%,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占全市的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总产值已达23%。

  乘亚冬会东风,这片土地正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样本。冰雪之上,创新的火炬永不熄灭;黑土地里,科技的种子正在生长。(杨爽 黑龙江日报记者 薛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