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哈尔滨医科大学厚植人才发展“土壤” 形成强大向心力
2022-01-11 09:45:10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牟海微责编: 周经韬

  2021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引进人才田懋一与合作团队在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跌倒疾病负担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论文被顶级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发表,让世界听到来自龙江学者的声音。

  医学人才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资源,在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哈尔滨医科大学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支持优势学科发展,大力培养、引进、用好中青年医学人才。通过打造人才“强磁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打造良好发展平台 强化激励引才

  为强化激励引才,哈尔滨医科大学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面向国内外吸引战略科学家、领军学者和青年人才,提供50万~300万年薪、200万~1000万科研经费支持,目前已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

  正是看中了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求贤若渴的诚意,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田懋一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选择加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为一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田懋一看来,新冠肺炎疫情让公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作为在国内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方面为数不多的A类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且在团队、学生、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都是吸引他回来的重要原因。

  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发展平台是关键。哈尔滨医科大学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中青年人才开展医学研究创造条件。建设一流学科,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促进医工、医理交叉融合,围绕新药研发、营养与代谢、地方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5个领域,支持组建2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域内重要影响力的跨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越来越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层次人才纷纷选择扎根龙江这片热土。

  构建全方位培养体系 搭好人才“成长梯”

  近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积极构建全方位培养培训体系,通过项目攻关培养,围绕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提供4500万元专项资金、面向校内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家学者设立26个“少帅揭榜”项目,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来自药学院的李洋便是其中的一员。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张勇教授介绍,学校药学学科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院士为领帅的国家级人才团队,但是在分析化学研究方面仍存在短板,而“90后”引进人才李洋从事的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学研究填补了学院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目前李洋承担着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启动资金和哈医大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计划“少帅揭榜”项目等多项课题。近日,李洋团队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无标记检测蛋白质技术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搭好人才“成长梯”,哈尔滨医科大学还通过校际合作培养、校院联动培养等方式,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知名院校、权威医疗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内知名医院、高校建立合作培养关系,支持学科带头人、骨干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出国研修、交流学习,实现中青年人才队伍医学水平整体提升。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不拘一格用才

  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哈尔滨医科大学破除论资排辈,大胆选聘36名优秀中青年医疗人才为临床学科带头人、临床科室主任,充分调动起中青年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人才队伍全面可持续发展。

  “85后”的郑桐森是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一期临床病房主任兼消化肿瘤内科二病房主任,2018年获得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破格提拔为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2021年破格任命为伍连德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桐森的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从2017年组建一期临床病房至今,团队目前承担着30余项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每年都有几百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在这里得到免费前沿的治疗。如今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包括1座P3实验室、32个PI实验室的伍连德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常务副院长的郑桐森信心满怀,“我们将按照学校规划,立足龙江特色,打造包括AI赋能大数据研究院、寒地疾病医学中心,单细胞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医学前沿高地,更好地服务于龙江人民。”

  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厚植人才发展的“土壤”,对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的优秀人才产生了较强的向心力,学科队伍日益发展壮大。2019年以来,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10人,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349人。学校还制定实施了“星联人才计划”,评选出352名星联人才。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孙殿军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面向国内外加大引才力度,同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并逐步建立起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的有效机制,让优秀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下”。(记者 霍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