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以来,由黑龙江大学“创业英雄”全一明团队研发的将AR、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创客教育的哈雷熊人工智能教室项目,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研发的雷达折叠收缩车等多款智能化武器装备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成夙教授团队研发的“高生物活性微孤氧化钛种植体”等高校项目相继进驻南岗区发展。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内各高校共有51项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全区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2700余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户,提前10个月完成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科教资源集聚度可媲美北京海淀、上海杨浦的南岗区,拥有22所高校、25万大学生。为更好地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南岗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打科技牌、走创新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服务+”举措,为驻区高校提供从政策到载体及资金、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方位扶持,以及不当“店长”当“小二”的全方位服务,以最大程度向高校释放吸引力,激活区域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推动南岗区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高地。
从“敞开门”到“常串门”,“服务+真情”助推区校融合“一家亲”
近日,南岗区政府在主动对接高校服务中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劳服公司部分未参保人员在办理养老保险参保和缴费认定中遇到困难,立即组织区人社局进行现场对接,为学校开辟“绿色通道”,仅用一天时间,就为20余名未参保人员完成了档案审核和缴费认定工作,并帮助办理了养老保险增员业务。学校在感动之余,对区政府的主动作为精神连连称赞。
高校资源“所在却不所有”,让科技实力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困扰政府多年的现实问题。为破解困局,南岗区委、区政府坚持换位思考,从解决高校“所需”出发,努力寻找实现政府“所要”的路径,积极为高校解难题、办实事,通过真情服务,拆掉“心墙”建“心桥”,有效加强了驻区高校的区域归属感、融入感和责任感,形成了共同的情感归依。
2015年底,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组建之初,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带队拜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驻区高校领导“问政问需”,释放服务高校的最大诚意;2017年底,区政府启动实施“6+6+X”服务高校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区领导常态化走访高校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中,由主管区长牵头,针对驻区高校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组团式”对接,对驻区高校实行“一校一档”台账式管理,专人负责跟踪落实,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结果”。
自南岗区服务高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先后为驻区大学协调解决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牌匾审批、“黑小吃”整治、校区狗患、校区周边交通治理、供热管理、产业园区场地等54项问题,有力扭转了区校合作信息不灵、对接不顺、转化不畅等弊端。
从“被动找”到“合力谋”,“服务+项目”形成区校规划“一盘棋”
大学是产业项目建设的金矿,但由于多种原因,南岗区一直面临着科技成果“孔雀东南飞”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岗区委、区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区之力打造创新创业大街,使之成为国内最长的一条高科技产业经济带,为高校“金点子”搭建培育温床。
2018年初,该项目正式列入《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上升为“国字号”工程。区委、区政府还结合区位优势,将高科技产业经济带、地铁经济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带一圈”等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与驻区各高校共同谋划推进了煤二项目、哈焊所改造项目、黑龙江大学科技创新城项目、49所改造项目等10个产业大项目,不但让创新创业大街建设有了更加丰富的产业内涵和项目支撑,更重要的是变政府“等项目”“找项目”,为区校合力“谋项目”“推项目”,形成了规划引领、项目牵动、市场导入、共同参与的最大合力。
近期,区政府委托国内顶尖专业团队,启动实施了创新创业大街新三年建设规划,力求通过更多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和举措,将创新创业大街打造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从“资金扶持”到“基金参与”,“服务+资本”构筑创新创业“共同体”
政府资金扶持是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资本流向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为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2017年,南岗区政府在全市行政区中率先进行了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了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018年年初,区政府投入1000万元,参与由哈尔滨市科技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共同发起的总投资规模1.01亿元的省工研创投基金,建立了南岗区首只由政府投资参股、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黑龙江省内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产业基金。
“政府与高校共建产业基金,既密切了产学研结合的链条,形成了区校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又让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上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南岗区副区长孟繁东表示。
为了赢得更大的资本市场,南岗区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路径。2018年3月,将全国首家培育投资人的创投机构——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引入南岗,打造了“新锐产业投资家成长营”项目,将为全黑龙江省培育天使、VC等创投主体。
从“软服务”到“硬支撑”,“服务+政策”打造成果转化“集中营”
近日,南岗公安分局花园街派出所驻哈工大服务点正式揭牌办公。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的户籍业务不出校园就能办了。“以往到派出所户籍窗口办业务总要排队,该举措为哈尔滨工业大学3万多师生节省了宝贵的科研、学习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办副主任陈蕊说。
据花园街派出所所长王海龙介绍,新设立的户籍业务服务窗口,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话等预约方式,完成远程服务受理、远程核实申请人身份等业务流程,从而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为便利师生、人才引进提供基础保障。
为了让更多的高校成果实现就地、就近、就便转化,区政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租赁、业态置换、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强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南岗区各类、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由2015年的17个增加到70个,孵化总面积达到5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100户,载体总量占全市半壁江山。
这些集聚在大学大所周边的创新创业载体,成为承接大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最有效、最便利、最快捷的载体和平台,加速了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在大学周边形成了“10分钟创业圈”。目前,仅哈工大周边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2个,入孵企业711家,占全区入孵总量近70%。
为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南岗区在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了科技创新“绿色通道”,由专人为高校院所提供“预约式”“容缺式”注册登记服务,减少企业注册的过程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下一步,南岗区政府将协调区政务服务部门,让具备条件的政务服务项目“走进校园”,助力高校发展,努力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如今,受城区深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感染,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域外高校院所也纷纷选址南岗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一系列服务高校的“微实事”,折射出作风整顿的“大变化”,更转化为助推发展的加速剂,让南岗区校区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加畅通。(王明林 记者 梁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