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双鸭山市宝山区转型打造木耳产业示范基地

黑龙江日报2018-07-30 11:10:55

  原标题:让“小耳朵”长成“大气候”

  一行行菌棒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长在上面的木耳好似一个个“小耳朵”。盛夏7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七星镇新村和红旗街道办事处两处木耳产业示范基地,借助优势发展“黑色经济”促进精准扶贫和经济转型。

  “这种地摆木耳也叫袋装地栽木耳,主要以木屑、秸秆为原料,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后,菌棒直接摆在山边或者空闲地,浇水养护就可出耳。”程普江一边指导种植户进行采摘,一边说:“栽培黑木耳投资少、风险小,只要精心管理,就能旱涝保收。”程普江是区里请来的技术顾问、东宁市的袋装木耳栽培专家。

  七星镇把发展木耳产业列为全镇今年的重点工作,在新村山边建立了50亩木耳生产示范基地,由政府出资修建两眼机井、架设两座变压器,用于服务基地。同时实施扶持木耳产业优惠政策,聘请技术专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为引导群众从事袋装木耳栽培,在外出学习木耳种植技术和优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七星镇建立了木耳微信群,向有种植意向的农民宣传木耳种植政策;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印发技术规范,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

  一个个小菌棒、一朵朵小木耳,如何长成“大气候”?真能创造大效益?

  七星镇镇长潘涛算了一笔账:今年七星镇鼓励扶持12个木耳种植户发展地栽袋装木耳50万棒,其中新村35万棒,山里的前进、华新、杨木岗、上游4个村合计15万棒。现在菌棒已完成分床开始出耳,二茬木耳正在采摘、晾晒中。

  “今年木耳前景好、价格高,木耳全年可产五六次,每棒出1.2两干货,净利可在1.2元左右。预计总产量可达6万斤,估算销售额在180万元。”潘涛表示,今后镇里将适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并统一打造宝山小园品牌,利用实体店和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联动销售。

  在宝山区红旗街道办事处宝诚黑木耳产业示范基地,种植户雇来的五六名帮工正在紧张地为木耳菌棒浇水养护,对长成的木耳进行采摘和晾晒。

  基地负责人陈莫介绍,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兴建场地,今年4月购买菌棒,6月末开始分床,7月3日进行采摘、晾晒,2.8公顷场地共摆放20万菌棒,收货后可实现利润近25万元。

  “木耳基地的发展壮大要特别感谢区里的扶持帮助。”陈莫感激地说,除了给予政策支持外,还帮助聘请农业专家,现场培训传授先进技术,使自己实现了科学栽培木耳。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他,下一步打算再投资建一处木耳菌包厂,将废旧的菌棒重新加工制作成新菌棒,每棒可节约资金0.12元,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增收。

  “以前在矿上下井,现在小煤矿关闭了,我来到木耳示范基地帮工,每天在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干起活来心情特别舒畅。以后我也要学习技术,自己栽培木耳当老板。”在基地打工帮忙的程显国感慨地说。

  在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的大趋势下,老煤炭工业基地宝山辖区双矿转岗职工和小煤矿整治整合后富余人员呈现日益增多趋势,给宝山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今年,宝山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黑色经济”当作精准扶贫和转型发展的重头戏,提出了强力打好袋装木耳产业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在年初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种植大户投资建设木耳示范基地。引进东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设区镇村三级园区,并做好修路、架电、喷灌等先期配套设施。

  目前,宝山区七星镇和各街道办事处,以及辖区森工、农垦等地纷纷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地栽木耳产业,全区已形成6个较大规模的木耳示范基地,共发展木耳菌棒230万棒。

  “下一步,区委区政府将着力把培育木耳黑色经济作为精准扶贫和转型发展的‘靶心’和‘法宝’,在六大木耳产业示范基地的成功基础上陆续在全区更大范围推广,形成点上带动、全面开花,结合实际使更多人依靠木耳产业精准脱贫、发家致富。”区委书记刘志强说。(赵宏伟 杨军 记者 刘晓云)

编辑:吕岩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