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透视东北“新铁人”精神

黑龙江日报2017-10-09 09:06:18

  原标题:东北振兴的脊梁

  “铁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送给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另一个名字,铁人精神准确概括了王进喜的崇高思想、优秀品德,是当时东北工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铁人精神的光芒一直照耀着白山黑水,铁人精神像一颗种子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在东北振兴的征程中,有一些人默默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自觉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他们是各行业的杰出代表,是东北新时期的“新铁人”,是东北振兴的脊梁。

  忘我拼搏埋头苦干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这句豪言壮语当时响彻了天空,也穿越时空震撼了一代代东北创业者的心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辽宁东部山区的一个农民喊出了“我们改不了天,但可以换地”。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党支书毛丰美一生在用生命与贫困拼搏。

  面对荒山秃岭,他带领村民苦干,在十多年间,先后组织大小会战近百场,治理荒山20多座,建成2.6万亩果园;村里没河就开掘人工运河,没有景就在村里建设影视拍摄基地……2014年9月16日,在病危期间他执意要让家人把他抬到大山上,最后看一眼自己奋斗过的这片土地。他留给大梨树村的不只是富裕的生活,更留下了忘我拼搏的苦干精神。

  2017年,人们不会忘记一个名字:黄大年。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选择了母校吉林大学做全职教授,7年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他在去世前一个多月的工作记录展示了他拼命工作的一幕:2016年11月28日,在飞机上突发疼痛至休克,下飞机短暂休息后,第二天又出现在会场;12月4日,他在长春做完检查马上赶去北京出差;12月8日,他住进医院后就开始给学生布置任务、安排工作……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永远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科学求实精益求精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当时铁人的求真务实之言在半个多世纪后的大庆工人身上得到呼应。

  25岁的王天明是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安装公司第四工程部电焊工,2013年9月获得德国嘉克杯青年焊工大赛氩弧焊方法第一名。为了备战这次高水平的世界大赛,王天明每天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他被夺目的弧光闪过眼睛,被滚烫的管板烫过胳膊,却从未退缩过。

  和王天明一样,“80后”的铁路工人孟宪宇也把自己的技术看做和生命一样重要,因为他的工作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安全。

  孟宪宇是沈阳铁路局沈阳动车段长春动车运用所工人,他的工作是把动车组的大大小小地方检查一遍,保养得力,让列车能安全快速行驶。从酷暑到严寒的日日夜夜,他和同事们每个通宵都要在车库里走上十几公里,检修几十台转向架,检查数以千计的裙板,确认数以万计的零部件。

  “要想保证高铁安全万无一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让孟宪宇欣慰的是,一开始请外国专家来检查,后来是驻厂技师,“现在我们这些工人机械师就能独当一面了。”

  在东北,有一大批像王天明、孟宪宇这样的技术工人,刻苦钻研,勤学苦练,逐渐成长为老工业基地新一代的“大国工匠”。

  敢为人先勇于超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要想尽快拿下大油田,就要克服困难、艰苦奋斗,铁人王进喜的这句誓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

  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结合起来,则是东北“新铁人”们赋予新时期铁人精神新的内涵。

  42岁的孙刚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技术骨干,他称自己是一个石油“创客”,“为祖国献石油”是他的青春梦想。

  聚合物是特制的高分子化学药剂,能把石油从岩石孔隙中“驱赶”出来。大庆油田当时用的聚合物大都是从外国进口。

  “我就得研究怎么选好并用好聚合物,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话语权。”孙刚给自己定了一个高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孙刚带领团队建立的聚合物评价标准和方法,顺利获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

  “大庆精神传到我们年轻的科研人员这里,最生动的体现就是‘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以孙刚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庆人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新中国第一台普通机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数控车床诞生地沈阳机床集团近年来历经模仿、引进、收购、合作研发等“苦难历程”,最终走向自主创新。

  集团创新团队领军人物朱志浩带领他的90后的“娃娃兵”,经过2000余次大小版本技术修正更新、上千次产品测试,终于攻克了数控系统CNC运动控制技术等数控核心技术,研发出i5智能机床,跻身全球先进数控技术行列。在东北,一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企业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梦想。

  新华社沈阳10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于力 段续 辛林霞)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