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绣被搬上世界展台

黑龙江日报2017-07-31 14:45:36

  “2008年参加‘哈洽会’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念,当时我们也是把这两个字拼在一起的,经过多年努力,靺鞨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回想一路走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感慨地说。

  日前,在2017年世界青年技能日暨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展示会上,孙艳玲带着身着民族服装的绣娘和各式精美渤海靺鞨绣画作、衍生品参展,成为展会上的一道风景。孙艳玲在活动结束后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非遗”传承故事。

  从“非遗”传承人到企业领头人

  “我小的时候,每逢年节、婚嫁、小孩儿百天,我们家里是最忙的。因为总跟姥姥她们在一起,加上年纪小,容易掌握这门技术,而且刺绣速度也比她们快,所以每次姥姥揽了活,我就帮忙做”,孙艳玲说。孙艳玲自幼便跟着外祖母和母亲学习渤海靺鞨绣,鞋里的绣花鞋垫曾经是年少时孙艳玲常常“炫耀”的东西。

  据孙艳玲介绍,渤海靺鞨绣是根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满族祖先的传统民间手工刺绣。渤海靺鞨绣的主要发源地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即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属的宁安市渤海镇及周边地区。渤海国的后裔牡丹江流域的满族人继承了古代百姓使用的传统刺绣针法“鸡爪针”,现发展为“三角针”,所刺绣出来的艺术作品细致精巧、色彩艳丽、景色逼真,被誉为“刺绣中的油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靺鞨绣技艺逐渐濒临失传。姥姥当时对她说,现在温饱对于你来说不成问题,应该去将家族老辈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怀着对靺鞨先人宝贵遗产的敬仰,带着姥姥的嘱托,孙艳玲开始在自己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中开展手工刺绣培训,决心将渤海靺鞨绣传承下去。研究靺鞨绣、生产渤海靺鞨绣产品、注册渤海靺鞨绣品牌,从办绣教、“绣坊”到现在的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孙艳玲不仅培养了大批绣娘,让渤海靺鞨绣得到传承;而且创新了技法,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青春光彩。

  从古老传统技艺到焕发时尚魅力

  孙艳玲深知,古老技艺只有创新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孙艳玲对距今流传1300多年的渤海靺鞨绣进行挖掘、整理,改良、丰富了传统的“鸡爪针”针法和技艺,并创造了“三角针”针法。孙艳玲说,鸡爪针以前是用来缝皮草的,用鸡爪针皮草不易撕裂。但做艺术品时,叠加时三线交于一点,总是有一个死点,影响美观,后来改成三线交叉,这样死点会分散。

  此外,孙艳玲在传承渤海靺鞨绣刺绣技术基础上,以东北冰雪景观为主题创新发展了渤海靺鞨绣艺术。孙艳玲说,冰雪刺绣是从姥姥那辈一直延续至今的。现在靺鞨绣的针法是三角针,它层层叠加就是雪花的六棱形,冰雪就是我们身边创作的题材。

  孙艳玲认为,东北冰雪景观、民俗等主题的靺鞨绣作品其实就是在用刺绣表现龙江风情、讲述龙江故事。在绣娘的选题上她会严格把关,要有审美性、整体性和特殊性,或者具有寓意。比如说,把东北人常用的斗、算盘和油灯放在一起,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日进斗金”,除了视觉上的感受,还要有一些故事在其中。

  通过在国内外参展,孙艳玲发现,国外特别重视服饰、生活用品这些有实用性的东西,而不单单是买个装饰品摆在家里。孙艳玲认为,传统与时尚看似相悖,但又在时代的召唤下彼此吸引着,需要一个撞击点去激发创意与灵感。她带领团队对靺鞨绣作品进行大胆创新与设计,将传统手工与时尚结合,推出包括家装家纺、服饰挂件、旅游纪念品、商务礼品等一系列靺鞨绣衍生品,赋予古老传统的技艺以实用性和时尚感。孙艳玲说,通过与设计师合作,对服饰、首饰等进行研发改良和创意设计,沿用手工刺绣为其带来品牌效应的同时,也让靺鞨绣艺术更加接地气儿了。

  从民间艺术到走出国门

  孙艳玲说,靺鞨绣或一些其他的非遗项目都属于民间艺术,刺绣表现了中国女性的一种心境,绣娘如果脱离民间,刺绣作品就没有民间符号和民间味道,非遗不能把根丢掉。同时,绣娘也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去发展。孙艳玲说,她团队中的绣娘大部分都会摄影,将摄影作品打印到底布上再去创作,就是原创作品。

  孙艳玲还教绣娘们通过涂鸦等方式去准确掌握色彩,让她们观看一些画面精致或女性服饰感强的的历史剧或大片,从中找寻灵感。

  多年来,孙艳玲曾带着靺鞨绣作品参加“哈洽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展会,还曾到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朝鲜、澳大利亚、越南、伊朗、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参展,一些作品被美国、阿联酋、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收藏。到世界各地参展,也激发了孙艳玲对非遗传承的一些想法。孙艳玲表示,国外有很多私人博物馆、私人展示馆,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些免费开放的展示馆,雇佣非遗传承人到这里展示、互动,让更多人感受非遗,才能把非遗更好地延续下去。

  从传承人到企业领头人,孙艳玲也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孙艳玲还是会抽出时间做绣品,她也因此常常缺席一些社交活动,被人觉得“高冷”。孙艳玲坦言,这些时间省下来,教教课、绣点作品或设计产品,对她来说非常有意义。“传承靺鞨绣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但不后悔,它给我带来许多不同的人生际遇,未来我会坚定地走下去”,孙艳玲说。(记者 董盈)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U7882P1274DT20130616075615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