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河湿地。
6月6日上午,黑龙江湿地日暨哈尔滨湿地节系列宣传活动在哈尔滨市启动。
6月10日是第6个黑龙江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湿地 你我同行”。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能为人类和动物提供水和食物,也可以在抵御洪流、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湿地大省,共有556万公顷湿地,面积位居全国第四,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景观美、功能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在这里繁衍栖息,丰富的湿地资源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共同构筑起大美龙江独特的“生态王国”。
新青国家湿地公园。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形式,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处,新晋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新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7处;共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87个,完成退耕还湿总面积34.79万亩;在20个湿地类型保护区开展监控平台建设,助力“数字林草”快速完善。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省共建有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3处、湿地公园77处;拥有扎龙、兴凯湖、洪河等10处国际重要湿地,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哈尔滨市还荣获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球仅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
目前,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2003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颁布《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15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湿地保护工作需要,重新制定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16年底,省政府对外发布黑龙江省湿地名录。全省556万公顷湿地、共计20448个湿地斑块全部上图造册。湿地名录的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切实加强了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大江大河沿岸、生态区位重要、湿地资源丰富等区域抢救性地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48%以上,保护网络初步形成。
兴凯湖湿地。
针对传统管理湿地存在手段不高、漏点多等问题,黑龙江省创新管理手段,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实效。与省地理信息局合作,每年3月和9月两次通过卫星照片判图,掌握湿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用无人机和瞭望塔实时监控。从2018年开始,黑龙江省着重开展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两年来黑龙江省集中资金重点对13个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7个省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展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共计投入资金4391万元。
图片均由省林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