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村华丽嬗变靠的啥?
来源:黑龙江日报  |  2021-05-18 09:35:45

集贤村华丽嬗变靠的啥?

从高处俯瞰双兆生猪代养场。

  上世纪70年代,位于佳木斯市桦川县苏家店镇的集贤村因水里缺碘,饱受地甲病、克汀病的摧残,成为全国闻名、联合国挂号的“傻子屯”。五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新老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不懈奋斗,如今的集贤村早已告别地方病,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今年3月举办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集贤村还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我省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圆满收官,为了巩固拓展攻坚成果,今年,省卫健委把对全省地方病重点地区的回访工作列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5月15日是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记者走进了集贤村,实地感受这个昔日碘缺乏病村的新变化。

  从“傻子屯”到“中国食盐加碘第一村”

  走进集贤村,眼前高大宽敞的砖瓦房成排,村路平坦整洁,道路两旁的树枝吐出新绿,整个村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全国闻名的“傻子屯”。

  集贤村,顾名思义,应该是聚天下贤能人士的地方,可是1978年,全村1228人中有859人患有地甲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占总人口的65.4%;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50人,占总人口的11.4%。“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形容我们村,‘粗脖根人人有、大气瘤像个柳罐斗、痴呆苶傻满街走、聋子哑巴比划手。’”在参观集贤村“食盐加碘纪念馆”时,谈起“傻子屯”这一名号,村支书王喜林感慨万千。

  “傻子屯”的病根在水,饮用水中严重缺碘。找到病根后,老村支书许振忠历经7年坚持不懈奔波,终于引起时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李德生的关注,派来工作组,亲临集贤村帮助研究改水。1979年9月8日,村民们终于第一次吃上了清冽甘甜的自来水。

  改水的同时,村里请来医疗队为全村患者精心治疗。到1984年,已治愈地甲病患者790人、治愈率达92%,新生婴儿再未出现此类病例。从此,“食盐加碘防治地方病”被中国乃至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应用,集贤村也被称为“中国食盐加碘第一村”。

  如今,在集贤村村口,一座镌刻着“中国食盐加碘第一村”的纪念碑巍然矗立,似乎在无声地记录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集贤村华丽嬗变靠的啥?

集贤村村口矗立的“中国食盐加碘第一村”的纪念碑。

  重教启智 村里飞出70多只“金凤凰”

  集贤村有一条很有名的街,村民称其为“状元街”,这条街不长,只有300多米,近些年却考出了6名硕博研究生。“你们看,前面就是肖婷家,这孩子当年是桦川县中考状元,后来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我们村现在已经先后考出本科以上大学生70多名,光硕士和博士就有7名!”说到这儿,王喜林不禁嘴角上扬,语气中掩饰不住的骄傲与激动。

  昔日的“傻子屯”如今频频飞出“金凤凰”,靠的是啥?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当年改水成功,地方病被控制住了,可是全村还有150多个聋哑人,这些人咋办?许振忠回忆,当时他提议办一个育智班,把有智力障碍的孩子集中起来学习训练。但苦于找不到老师,看到自己的爱人宁桂珍和大女儿许凤云都是小学教师,许振忠最后只能将主意打到了自家人身上。6年多的时间里,母女俩不知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硬是以滴水穿石精神把这些孩子培养成有用之人,有的后来考上了中学或聋哑学校继续深造。当年国外媒体访问集贤村后报道说:“‘傻子屯’向医学挑战,是一个奇迹。”

集贤村华丽嬗变靠的啥?

集贤村的“状元街”。

  重教启智一直是集贤村的优良传统。从当年办育智班开始,集贤村就舍得教育投入,筹资200余万元建成全县最好的村级小学,建立教师奖励补贴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到村执教。对智力低下的孩子实行个性化送教送学,尽心竭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栾合文是集贤村第一批育智班毕业的聋哑孩子,从小就有书法、绘画天分,但因家里十分贫困,村党支部组织村民捐款5000元资助他到北京学习,使他的书法、绘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王喜林介绍,如今53岁的栾合文是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创作的鸵鸟蛋绘画工艺品销路很好,成了村里的励志典型。

  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种满果树的小院,厕所也被“挪”进了室内,这是记者在村民王志国家看到的景象。63岁的他告诉记者,孩子们都结婚了,家里就剩下老两口,他每年除了种地的收入,在酒厂上班一个月还能赚四千多元。回想起亲人贫病交加的那段岁月,王志国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搁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

  挖掉病根挖穷根,挖掉穷根扎富根。半个世纪里,新老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不懈奋斗,弘扬求索拼搏、实干苦干、开拓创新的“傻子屯”精神,谱写了“治水、治愚、治穷”的三部曲。集贤村,从昔日的“傻子屯”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省级文明村,越来越多在外的集贤人选择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如今,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村里生产的白酒销往全国各地;开办的生猪代养场带动了全村贫困户每户增收5700元;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光伏+芸豆+乌鸡”立体种养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依靠“金猪、肉鸭、傻酒”产业引领脱贫致富新路,到2020年,全村5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清零,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

集贤村华丽嬗变靠的啥?

许振忠和他养殖的鸵鸟。

  今年79岁的许振忠依然精神矍铄,每天依然干劲十足。在鸵鸟养殖场里,他指着自己养了七、八年的鸵鸟兴奋地说,“鸵鸟长得快还不爱生病,特别适合我们村搞特色养殖,鸵鸟肉市面上60元一斤,鸵鸟蛋一个能卖300元,蛋壳还能做摆件……这个鸵鸟要是养好了,能形成很长的产业链,那样村里人都能有事儿干了。”

  在集贤村村史馆的一块展板上,“转移就业”“特色养殖”“风貌改变”等发展规划目标,清晰地展示在记者眼前。“乡村振兴主要还是靠产业。”展望未来,王喜林说,下一步集贤村还要在巩固旧产业、谋划新产业上下功夫。新的产业就是乡村旅游休闲观光,还要再打造一流的农村生活环境,增加乡亲们的幸福感!在集贤村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文/摄 记者 朱彤 霍营)

编辑:于灵爽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