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的生死竞速!黑龙江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硬战
3月18日,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的最后一名重症患者转出了ICU,转入过渡病房。
“终于‘清零’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的医护人员难掩内心的激动,笑中有泪。
从20个小时改造完成投入使用的“生命方舟”、8支医疗队劲锐出击,到一个个不断攀升的出院数字,再到医护人员院内零感染的欣喜……这种对生命极致呵护见证着黑龙江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生死竞速。
集结!8支医疗队打响“重症”总攻战
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转身”成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黑龙江日报供图
疫情发生之初,黑龙江新冠肺炎患者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市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
生命为号,疫情为令!2月12日晚,位于哈尔滨市群力第七大道2075号的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经过20个小时的改造,“转身”成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当晚,跨越几百公里,6名重症患者来到这里。
向险而行。以生命守护生命,以白衣为战袍——
为支援哈医大一院开展救治,哈医大二院、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哈医大四院与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的医院,迅速集结8支医护团队200余人,立即抵达重症救治中心。
在ICU里,医生每6个小时轮班,护士每4个小时轮班,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个人都克服着各种困难,超常规地完成着每天的工作,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力帮助患者摆脱病痛。
2月13日,哈医大二院医疗队的25名护士抵达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的刘彩虹是有17年ICU经验的护士,但长时间穿防护服进行护理,她还是有些“打怵”。
在刘彩虹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让她记忆特别深刻。这位患者心态非常好,每次都主动跟她打招呼。“其实我很怕死,但是看到了你们,看到集中所有优势医疗资源成立的重症救治中心,我很放心。”
“在病痛面前,患者的信任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动力。”刘彩虹说。
攻坚!“多兵种集团军”为生命接力
重症监护室,是让人闻之色变,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在这里,每个被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危重病人,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2月13日开始,哈医大肿瘤医院先后派出8名医生和25名护士来到重症救治中心支援。
多学科作战,把最强的医疗力量集聚起来。黑龙江日报供图
重症医学科的黄巍是队里最早抵达重症救治中心的医生,ICU对于有着12年工作经验的她来说是最熟悉的“战场”。不过,这次的重症救治经历,让黄巍现在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一天,一位危重症患者突然出现吞咽困难,胳膊无法抬起的症状,经过会诊,该患者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出现脑疝,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经过90分钟的积极救治,终于挽救了患者生命。“虽是惊心动魄,但相信结果一定是好的。”黄巍说。
抢救每一个病人,都是在与死神赛跑。在这场挽救生命的争夺战中,每提速一秒,意味着争取到了一次“抢跑”的机会。
从侦察、阻断病毒传播,到治愈科研攻关,从分层诊治、精准施策,到构建心灵防护服,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多兵种集团军”为生命接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专家组组长杨宝峰介绍,新冠肺炎传染性强、隐蔽性强,目前还没有治疗的特效药。为此,杨宝峰院士同频吸纳国内相关医院救治的成功经验,并根据黑龙江省重症患者基础性疾病等地域特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指导救治一线综合采用氢氧气雾化机,重症血浆置换,中西医结合,合理使用粘痰溶解剂,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手段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采取‘多兵种集团军’作战方式,把最强的医疗力量集聚起来,为黑龙江省争分夺秒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起到重要作用。”杨宝峰说。
“我们要坚定信心,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在重症救治中心,每天下午,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都会与重症医学科、神内、心内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研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因人施策,调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我们可以通过密切的监测,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治疗,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帮助患者撑过最艰难的时期。”于凯江说。
完胜!40天内重症清零
与病魔较量,拼的是速度,争的是时间。为抢救生命,每一位逆行者都按下“快进键”。
数字的变化见证同时间赛跑的速度——
3月2日,首位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3月3日,一位81岁重患治愈出院。
3月9日,8名患者治愈集中出院,创单日出院人数之最。
3月11日,90%患者转出ICU。
重症救治中心“诞生”第36天,实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
重症救治中心“诞生”第36天,实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黑龙江日报供图
棘手的新冠肺炎危重病例,病程变化快,而且还常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救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从2月12日到3月18日的35天里,在400余名医护人员的努力下,通过对患者进行分层诊治、多学科MDT会诊,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救治了黑龙江省大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重症和危重症的病死率。
疫情之下,数字“0”让人振奋。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省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全体医务人员坚持科学救治、精准施策,坚持中西医相结合,集中最优医疗资源、采用最新医疗手段、应用最前沿技术、使用最先进设备,先后救治61名重症患者。
喜悦!“白衣天团”零感染
集中重患,医护人员也同样承担着被感染的危险。然而,这种危险也是他们前进的使然。
虽然承担着被感染的危险,但“白衣天团”选择逆行。黑龙江日报供图
“我们采用了负压车进行转运,它的特点就是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使外界环境免受污染,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介绍,负压车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
为保证医护人员零感染,哈医大一院感染监控科发挥预防及监测的重要作用,先后制定了《新冠肺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培训方案》《普通病房疫情期间院感防控预案》《哈医大一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文件汇编》等多项规章制度。采用了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次、每一位进出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的现场指导、考核,派人到医务人员驻地公寓进行一对一培训。同时,每日关注医护人员的体温,与他们建立微信群,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
3月26日,好消息再传。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称,25日0-24时,黑龙江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例。至此,黑龙江省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现“清零”。
3月的黑龙江大地,春光正暖,繁花待开……(记者 张亚云)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