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岁月铭记这一刻

2020-03-17 08:56:01|来源:黑龙江电视台|编辑:刘才星|责编:赵滢溪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10年前,突如其来的瘟疫横扫黑龙江。年仅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受命于危难之际,挽救了人民,挽救了哈尔滨,创办了黑龙江省第一所现代医科院校——它现在叫做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也创造了人类医学史的多个第一,被称为“中国防疫医疗体系的先驱”。伍连德的传人——黑龙江省医务工作者,在今天的抗疫战斗中,交上了怎样的答卷?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蔓延,截止到2月10日24时,黑龙江省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60例,死亡8例,病亡率达到2%。形势严峻,刻不容缓。曾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教授,带领专家组昼夜兼程,用72个小时跑遍了省内8个出现重症患者的市地。

  哈医大一院院长 于凯江:

  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双鸭山等地,这些地区重患的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有的是80多岁,同时合并很多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当时上了机械通气就是五个,非常地危重。

  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赵鸣雁:

  一些地市的同事们非常努力,但是资源所限,条件所限,处理这样重症的病人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哈医大一院院长 于凯江:

  整个救治工作压力是巨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说马上要决策,尽早地建立一个重症救治中心。我们只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这种模式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

  伍连德抗击鼠疫采用的办法是,控制人群流动,建立检查站和隔离区,同时建立防疫医院等办法。历史惊人的相似,医者仍然无畏地担当;不同的是,今天有更强大的人民和政府给他们撑腰。

让岁月铭记这一刻

  2月1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采纳于凯江的建议,决定以哈医大一院为主,再调集哈医大二院、三院、四院和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的精兵强将,组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接到指令后,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停止一切医疗服务,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改建。12日晚11点,院里改建的最后一枚螺丝刚拧紧,院外第一辆拉载危重症患者的救护车就停到了门口。

  有60多名重患是从全省各地转运而来的。转运过程中,供氧浓度和压力都会发生变化,这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就像要在刀尖上走一遭,医护人员需要在三级防护下与时间赛跑。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

    转运组负责人 张旗涛:

  履行科学评估,安全转运,精准对接的原则。保证每一个病人不因为转运出现问题影响到治疗,更不能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死亡。

  尽管做了最全面的准备,但医护工作者还是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

    一区主任 叶明:

  自己也曾经害怕过,但不能把病人只看成病,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人的存在,这是医生的职责。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大医生都有这样的品质,伍连德是这样,哈医大老校长于维汉是这样,他们的传人也是这样。

让岁月铭记这一刻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集中收治了全省60多名重症患者,占到了总数的90%,平均年龄60岁以上,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月16日,刚刚转运到救治中心的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突发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双侧瞳孔不等,命悬一线。医疗组组织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感控多学科会诊,仅仅30分钟后就对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台就是战场,主刀医生史怀璋屏气凝神,在视线极其模糊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把患者从死亡的门槛上拉了回来。

  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从免疫血浆治疗、到干细胞治疗,不断有前沿技术投入实战。3月初,省内首次引进EIT仪器,成为医生抗疫的有力武器。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治愈患者王某的话道出了所有患者的心声:真碰到好大夫了,就那样还能救不过来?还有这里的这护士,这辈子都忘不了,他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目前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仅剩1名重症患者在ICU病房进行治疗,其他所有患者核酸检查都已经转为阴性,并有49名患者出院。

  哈医大一院的另一个名字是“伍连德纪念医院”,而伍连德并不是黑龙江人,他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侨。当大瘟疫爆发的时候,伍连德毅然北上,而今哈医大的医护人员听从党的号召,从疫情吃紧的家乡,星夜起飞,南下危机四伏的湖北。

让岁月铭记这一刻

孝感加油!武汉加油!湖北加油!龙江加油!……

  全国疫情爆发后,黑龙江省1500多名医疗精英支援湖北,人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八;与人口相当的省份相比,龙江医疗队的人数是最多的。龙江万里援荆楚,千难万险显温情。

让岁月铭记这一刻

  2月1日,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顺产一名男婴,这是全国第一例。湖北新生命,龙江好医生。大家暂时为新生儿起了个小名儿——小北龙,以此来纪念湖北和黑龙江两地医生并肩作战,共同努力,确保孩子顺利降生!

  我要记住你们,你们拯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虽然我没有看清楚你们的相貌,但是你们的眼睛我都记住了……

  患者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最能打动人心。

  “君问归期未有期”,全国防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的时候,武汉会战仍然持续,足以告慰先行者伍连德的是,你的后来人做到了不辱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宝峰:

  伍连德的精神,是赤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无论是到武汉还是在黑龙江,大家都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没有一个后退的,都是:我去,我来!  

让岁月铭记这一刻

  这幅小小的画卷留下了黑龙江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30个队员的身影,它的作者、护士孟凡莹还把这些画拍成了小视频,配上了音乐: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

  小孟护士画出了白衣天使的坚毅,而时代这位伟大的画师,在天幕上留下的是伍连德的形象。要是再过一百年,后辈人翻看2020年黑龙江这场抗疫斗争的画卷时,他们将看到的会更多,于凯江、赵鸣雁、张旗涛、刘春晖、叶明、史怀璋、康凯、费东生、蒋传路、陈宏、李元十、宋波……还有好多好多,好多好多。

勇者的担当

智者的妙术

仁者的远行

让生命回味这一刻

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