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日夜!群力第七大道2075号......
2月12日至今,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成立已有30天。30天里,救治中心的医护人员们分秒必争,通过分层治疗,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在多学科救治,多手段诊疗,全方位人文关怀的“照料”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一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这生死一月间,对于省重症救治中心的医护和患者而言,意义非凡。目前,已有90%的患者转出了ICU,进入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多学科救治——处置突发疾病的“及时雨”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新冠肺炎病毒往往会诱发身体的其他基础性疾病的加重,导致患者总体病情的加重。救治中心集聚了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心内、心外等10余个学科100余名专家,一个月以来,多科专家云集,及时处置了几位患者的突发性疾病。
2月18日,一重症患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救治中心心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对其实施了IABP,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等一系列精准检查和治疗,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应对危重症患者的呼吸衰竭,2月19日、2月25日,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费东生与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A区主任叶明,先后成功为救治中心的三名危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术后,医护人员可以方便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3月1日,一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存在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的可能,这将对本来薄弱的肺功能造成更大打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日中午,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举行多学科MDT会诊。在详细制定手术方案后,哈医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冰教授等医护人员为患者行DSA介入手术。一个半小时后,医护人员完成了对患者的DSA介入手术,植入下腔静脉滤器。这也是我省首次为新冠肺炎患者开展血管外科介入手术。
多手段诊疗——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在应对新冠肺炎病毒救治的过程中,高科技“武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功不可没。2月18日至19日晚,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先后两次启用ECMO,及时抢救两名危重症患者。据了解,两名危重症患者均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心肺功能衰竭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现象。启动ECMO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有所好转。ECMO团队核心成员杨威介绍,ECMO又被称作“人工肺”,是国际先进的重症治疗急救设备。主要为患者提供体外的呼吸与循环支持,如重度心肺衰竭、心脏移植等手术。除了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之外,也能为医疗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用多种手段抢救患者生命。救治中心还对患者采取了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免疫血浆输注的治疗方式。2月19日,首位危重症患者接受了免疫血浆的治疗,经过5天的观察后,患者身体状态有所好转,自我感觉良好。同时,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引入了EIT(电阻抗断层成像)设备,实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实时监测,这也是我省首次引进并应用该尖端设备。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介绍,EIT与CT的功能相似,但EIT相对灵活,可以放在患者床边,把电极片绑在患者的胸部,即可完成肺部的成像,并能动态连续地显示肺部功能变化,通过EIT设备的应用,一是可避免往返CT室为患者带来的不便,二是在对患者肺部动态监测下,可实时根据肺部的变化,调节呼吸机的参数,及时调整治疗的方案。
总是去安慰——像“大白”一样呵护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生病的人,心理总是脆弱的。救治中心们的医护人员们,是和患者最近距离接触的人,患者丧失信心的时候,他们会拉着患者的手,在耳边说些鼓励安慰的话;患者流泪的时候,他们会为患者擦去眼泪。这种精神上的鼓励,能带来莫大的安慰,唤起患者重获新生的勇气。
“在防疫的战场上,我们要用心呵护每一个患者,做他们的‘大白’。”救治中心的医生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些患者食欲不好,吃不下东西,为了让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吃上顺心可口的饭菜,哈医大一院为患者提供了一餐多个食谱的选餐服务。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每餐提供了4个食谱,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用餐。针对患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医院还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和个性化的配餐,同时,每日上午和下午还为患者提供新鲜的水果和饮料,尽最大可能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医院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的温暖。
隔离区不能带私人物品进来,患者惦念亲人,医院就给患者和家属做传声筒,传递他们对彼此的思念。看到有的患者因为心理压力偷偷抹眼泪,心细如发的医生和护士们就去耐心询问,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如春风化雨,为患者鼓足勇气战胜病魔注入了“柔软的力量”。(徐旭 记者谭湘竹 陈贺)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