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腾笼换鸟”?如何“凤凰涅槃”?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省两会期间,这些词语成为与会代表、委员们审议和讨论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这极大鼓舞了全省科研人员、产业工人和大批创新创业者。
怎样“腾笼换鸟”?如何“凤凰涅槃”?连日来,代表和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各抒己见。
改造升级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腾笼换鸟’,实现老字号改造升级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省政协委员孙占峰建议,要激发企业尤其是老字号企业的主动性,进一步引导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可以采取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在老字号企业应用,助力其转型升级。
说起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省人大代表谭乐伟主张,应推动哈尔滨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赋能企业入驻新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一批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我省应积极协调国家部委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方面给予新区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省市也要在支持政策上同向发力。”
“工业强省必须连上‘原字号’和‘新字号’。”省政协委员李术建议,应以建设数字龙江为契机,实现传统企业数字化,加强食品制造、农机企业“互联网+”建设,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龙江农产品优质优价。
培育壮大让新字号企业走出龙江
“走工业强省之路,实现‘凤凰涅槃’,就要启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双引擎。自主创新目标是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开放创新是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取长补短。”省人大代表胥军在谈及工业强省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时,语气里透着急迫。
胥军认为,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需要投资支撑,必须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深度跨界融合。
“实现工业强省,尤其是发展壮大‘新字号’企业,就要提高我省经济外向度,让海外优质资本参与龙江工业强省建设,让龙江‘智造’走出国门。”省政协委员祝洪章建议,将“开放强省”纳入我省总体发展战略。以装备制造业集群为基础,将招商引资作为构筑新高地的“头号工程”,围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重点突破,以哈大齐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哈尔滨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等为核心,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新产业、重点产业集群。
留住人才筑牢工业强省智慧之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教育留住人,打造工业强省同样需要人才。实施创新驱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至关重要。”省人大代表王海认为,只有不断拓展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才能提升黑龙江省的人才供给水平。他建议,应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
省政协委员李瑞峰呼吁,通过省市协同制定系统的人才激励政策,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以此留住高端人才。
省人大代表王俊峰建议,从改革科技体制机制着手,打破条框,让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提供科技服务的团队或个人享受相关收益,或给予奖励。他举例说,近两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依托其在航天、机器人、船舶海洋等领域的优势,注册成立了近200家科技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提升了黑龙江省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为大批科技人才提供了发挥才智的舞台。
会外连线
“智造”引领挺起“制造”脊梁
这几天,中国设计红星奖揭晓,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自主研发的起身助手、小型消防(灭火)机器人(高配版)两款产品同时获奖。评委会专家说,这两款机器人展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独具匠心与科技智慧。
能够自动跟随你“寸步不离”,甚至让人解放双脚、自如骑行的智能行李箱;能够帮助人们在水面水下自在畅游的可穿戴动力背包;通过AI辅助诊断实现医养康助的机器人;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冲锋在各种险情之中的特种机器人……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面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平台经济运营和双创生态服务,如今已蜚声国内外,令业界刮目相看。
“以前,大家说到机器人,感觉这就是一个产业。现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通过探索与实践,努力成为平台经济运营商和双创生态服务商,不仅参与产业拓展,也有了独具特色的平台。”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已建成了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依托自主建设运营的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和产业培育体系,在智慧工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文旅机器人、医养康助机器人等方向形成了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的局面。
如今,一家家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智造”企业在龙江兴起,引领产业升级,助力“龙江制造”挺起脊梁。(记者 衣春翔 赵一诺)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