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府“紧日子”保障人民“好日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6.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龙江百姓民生改善收获满满,是政府捂紧“口袋”过“紧日子”换来的。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按10%比例对一般性支出进行压减,而增加民生支出。这一“减”一“加”的背后体现着省委省政府以民生为先、以民生为本的战略部署。
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快跑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最大限度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在国家授权范围内,顶格执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减征政策,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不动产登记费等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施免征或降低标准征收,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
减税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更激发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的感受最为真切。哈尔滨精达测量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预计全年减免税费超过100万元。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利用好减税降费政策节约的资金,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在减税降费政策密集落地的2019年,还有很多企业和哈尔滨精达测量仪器有限公司一样,正以愈发蓬勃的生命力,回应着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
财政支出同比增加293.4亿元
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民生支出稳步增长。财政部门在2019年预算草案中提出将“优先安排基本民生支出”,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财政账本”交出了满意的民生答卷。
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保障倾斜,投入不断增长。过去的一年,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支持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城乡低保、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标准持续提高,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19年,黑龙江省不断加大筹集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力度,坚持向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聚焦发力,在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推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31万农村人口;坚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以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为重点,支持改造农村危房7.8万户;推动落实交通扶贫等项目,支持420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1151公里、养护乡村公路12.1万公里。
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黑龙江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了516.6万企业职工、348.3万城乡居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支持就业创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企业转岗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和服务,落实重点就业群体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等政策。推动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对217万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向12.2万名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惠及50.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成绩优异学生。推进健康龙江建设,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55元提高到69元;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520元。支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73元/月、4017元/年,实现十三连增;将城市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6828元/年、11780元/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9134元/年、6394元/年,惠及154.9万低保对象和10.9万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将机构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550元、1150元。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体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新建25个乡镇中心学校少年宫和394个已建成少年宫正常运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改善居住条件。支持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8万套、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6万户,推动解决2.5万户棚改逾期未回迁问题,向城镇住房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促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的为民情怀。
捂紧政府“钱袋子”
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按10%比例对一般性支出进行压减。全省评审政府投资项目17364个、金额837.5亿元,审减144.8亿元,审减率17.3%。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车辆11171台,节约资金2.1亿元。
在多彩的民生行动背后,黑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正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以民生为底色,书写更加美好的时代答卷。(记者 王玮 孙铭阳)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