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人大:在黑土地上播撒致富种子
来源:东北网  |  2020-12-17 17:43:20

黑龙江人大:在黑土地上播撒致富种子

  近年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依法履职尽责,及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持续跟进监督,发挥代表作用,扎实开展定点帮扶,积极为助推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人大贡献。

黑龙江人大:在黑土地上播撒致富种子

  10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绥化市北林区正白五村调研。

  强化立法引领 依法保障脱贫攻坚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农村精准扶贫决策部署,适应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报请省委将重新制定《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列为重大立法事项,高位推进。

  于2016年4月审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突出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扶贫开发责任主体、精准确定扶贫开发对象、扶贫开发规划与其他规划相衔接、扶贫开发项目产权归属和受益主体等,将一些具有龙江特色的实践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开创法治引领农村扶贫开发的龙江模式,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延寿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任务艰巨,条例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我们开展工作更有依据和信心了。”

  以良法促进精准脱贫,是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秉持的立法理念。

  黑龙江是我国最早种植汉麻的省份。为支持和带动省内盐碱土质等种植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发展汉麻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黑龙江省禁毒条例》,对汉麻的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作出规范。

  条例实施后,黑龙江省政府制定出台《黑龙江省汉麻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汉麻产业作为全省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新亮点,发挥汉麻种植高产出高收益效应,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后劲。

  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硬指标。

  “以前那水埋汰,又苦又咸,现在用上了干净方便又甘甜的自来水,真是有福气,焖出来的米饭都嘎嘎香!这得益于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条例。”海伦市乐业乡民乐村村民王瑞珍高兴地说。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聚焦贫困地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出问题,对相关部门职责、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安全管理、卫生监督、违法惩罚力度等关键问题作了规范细化,筑牢龙江贫困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的健康防线。

  贯彻实施这部条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精准识别,建立“一村一册”“一屯一册”饮水安全台账,确保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全覆盖。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喝上干净水、安全水。

  中药材种植是黑龙江省助力脱贫攻坚、促农增收的重要主导产业。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的《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产业园建设、支持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加大对中医药产业金融支持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促进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使中医药产业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在条例的有力保障下,黑龙江省政府加快优化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布局,推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60万亩,同比增长44.4%,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拓展新路。

  持续跟进监督 推动脱贫攻坚举措落地见效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打出监督“组合拳”,2017年起连续三年围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开展监督,使全省脱贫攻坚监督靶向更加精准。

  2017年,采取“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方式,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视察,深入了解全省脱贫攻坚情况。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视察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围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饮水安全、住房保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脱贫攻坚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频频发问、追问,一问到底,直至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满意答复。“视察+审议报告+专题询问”组合式监督,有力促进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化解工作难题、改进并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2017年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问题落实情况,聚焦国务院督查反馈情况和全面落实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常委会5位副主任带队,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全省8个市及所属县,召开24次座谈会,深入21个贫困村、走访56户贫困户,实地考察扶贫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深入了解贫困户识别、退出、脱贫产业发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常委会分组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积极改进落实。

  2019年,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把握全省脱贫工作实际和阶段性特点,在不断总结前两年监督工作的经验特点的基础上,聚焦农业产业化及脱贫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实地走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特色脱贫产业项目,提出了加强脱贫项目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项目,加大脱贫产业覆盖面和覆盖强度,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等意见和建议。省政府对意见建议高度重视,逐项落实整改。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文转发了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这项专题调研报告。

  紧盯问题不撒手,跟踪问效抓落实。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持续三年开展脱贫攻坚监督工作,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地见效。

  “既为省委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又为政府有关部门解决脱贫攻坚难题、推动任务落实发挥促进作用。”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使监督更加全面到位。

  法制委员会围绕《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存在问题整改、预算工作委员会围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农业林业委员会围绕贫困户分享产业扶贫成果、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围绕农村危房改造、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围绕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围绕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开展视察、调研……

  一份份针对性强,意见建议切实可行的调研、视察报告,得到省委肯定,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力推动脱贫攻坚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多措并举精准扶贫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全省7.8万名各级人大代表牢固树立强烈的“答卷意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的“考题”,把让人民满意作为履职的评分标准,充分发挥自身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

  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全国人大代表金东浩,探索出“村社合一”的致富道路,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双鸭山市宝山区七星镇人大代表刘廷香建立“山里香”绿色家庭农场,带动村里发展经济,使村民每年每户增加收入1万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在穆棱推行“科技推广+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全村已有400多农户从事木耳生产,年产量2000多吨,年产值1.2亿元,户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转移劳动力5万余人,2020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人大代表高向秋,成立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带领村民种植辣椒、发展蔬菜产业。如今,她的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一万多亩。

黑龙江人大:在黑土地上播撒致富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右一)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带动村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扶贫先扶“志”和“智”。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成立飞鹤乳业助学基金会、飞鹤慈善基金会,先后在扶贫、助学、助医等方面捐款2.5亿元;依托乳业全产业链,流转农民土地30万亩,带动400户贫困户脱贫,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创新电商扶贫。大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张雪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超市+电商”的运营模式,带动6个乡镇30多个村屯,参与特色产业的农民达到3万多人。

  ……

  2017年以来,全省39113名各级人大代表投入到脱贫攻坚中,结对帮扶贫困户54272户,征集到贫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建议31747个,为1451个贫困村、68217贫困户帮助解决落实项目、协调扶贫资金等难题40424个……一串串数据、一个个成果,见证着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

  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离不开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和保障。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群众反映的脱贫攻坚突出问题。

  对多位代表在省人代会上提出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县项目建设贷款支持、国家级贫困县田间路整修资金投入、贫困县畜牧产业发展等7件建议,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会议督办、跟踪督办、专项督办等方式,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全国人大代表孙斌提出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要因地、因户而宜实施扶贫项目的建议,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重点督办建议,为省政府相关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依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发出《关于深入参与消费扶贫行动的倡议书》,倡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参与到消费扶贫中来,当好消费扶贫工作的宣传员,争作消费扶贫爱心行动代言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助力消费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截至目前,全省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直接购买、直播带货、订单采购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销售价值16766.56万元的农副产品。

  开展定点帮扶 展现担当作为

  “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就有了很大变化,路通了、水净了、灯亮了、院美了,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忙着抢收红小豆的林甸县四季青镇宏丰村村民谈论起村里变化,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宏丰村的定点帮扶。

  林甸县四季青镇宏丰村有6个自然屯,常住户465户1231人,由于历史债务负担重、资源少、底子薄,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2017年6月以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选派4批、8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常驻宏丰村开展定点驻村帮扶。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把定点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率队到宏丰村调研指导,把脉定向,现场解决村里脱贫攻坚难题;多次召开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秘书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定点帮扶工作,明确帮什么、怎么帮,全力以赴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到实处。

黑龙江人大:在黑土地上播撒致富种子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胡亚枫到宏丰村调研,检查定点帮扶情况。

  按照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提出的“规划先行、争取试点、分步实施”的要求,机关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省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免费为宏丰村编制环境整治和发展规划,积极与省、市、县有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技示范、村庄绿化、智慧乡村等试点项目和配套资金,修建水泥路、排水沟、柴草棚子,安装路灯,实施村屯绿化、污水治理,建起扶贫扶志爱心屋,解决了困扰中心小学多年的修建操场和足球场难题,开通了易村APP智慧乡村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由“输血”帮扶向“造血”转变。聚焦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优势种植养殖,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成为村民和集体收入的重要支撑。

  在防控疫情中,机关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协调,为村捐赠1万只口罩;疫情严峻时按组织需要奔赴前线,帮助贫困户克服疫情和火灾影响,及时组织棚室果蔬生产,实现防疫生产两不误;积极协调为县市捐赠价值1200多万元的医疗防疫检测设备和药品。

  一项项惠民措施,一件件好事实事,温暖着村民的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定点帮扶,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扶贫工作队赢得了广大村民信赖,激励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行列中。

编辑:张牧秋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