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程师摇篮”助力龙江经济发展 黑龙江工程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来源:黑龙江日报  |  2020-10-09 10:58:18

  她是黑龙江高校群体里的一位佼佼者,头上戴满了美丽的“桂冠”: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实施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百所示范校、首批新工科项目国家级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她就是始建于1952年,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的黑龙江工程学院。

  近些年来,学校延续近70年办学的精神血脉,秉承“明德求真知行合一”校训,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在社会赢得“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更新办学理念倾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与该校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开放办学、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分不开的。坚持全面发展和培育应用型人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着力将学校打造成“工程师摇篮”。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设置了本科专业57个,涵盖工、管、文、理、法、经、艺等7个学科门类。同时,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新龙江建设新需求,深入实施专业优化工程,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形成“工科为主体,经济管理、人文艺术为两翼”的格局,推进专业结构逐步向“精而特的质量凸显效应”转型。

  此外,学校紧密结合我省建设发展需要,推进专业链、人才链对接我省产业链、创新链,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入度和贡献度。构建了智能交通专业群、数字城乡建设专业群、智慧建筑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专业群、新材料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实现集群对接,凭借专业集群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发挥出服务地方的整体优势。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建设了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并全部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

  立德树人构建开放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黑龙江工程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试点院校,成为首批实施该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是省内仅有一所参加此项试点的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需求导向、坚持质量标准,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与地方、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合作,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方式,参照国际标准,落实国家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流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依据专业质量国家标准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了人才培养标准。同时,坚持成果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特征的“平台+模块+项目”课程体系,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人文思想、健康审美情趣和工程素养协调统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力求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环境、符合现代工程要求,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实践学分比例达到30%以上。

  为确保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合理,学校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保证了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度、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课程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契合度、课程内容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达成度。

  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

  学校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与行业企业共建了龙建国际工程管理学院、智慧建筑学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交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中兴通讯ICT学院、信息与智能控制学院、新道用友创新创业学院、龙建学院等9个行业学院;建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业4.0智能制造教育中心、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中心、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智慧建筑仿真实验中心、新道虚拟商业环境创新创业中心、商用车联网大数据监控中心、大数据物联网和GIS集成技术实验室、GE-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徕卡现代测绘技术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等产教融合基地。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共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2个。

  立足龙江聚焦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黑龙江工程学院深刻把握龙江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向服务龙江重点发展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向服务哈尔滨市及哈尔滨新区重点发展产业聚焦。

  学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在服务地方发展需求中提升贡献度。整合了测量公司、监理公司和大学科技园,注册成立“黑工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建了董事会,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运营,助推科技和社会服务。改制后的监理公司、测量公司分别承担了高速公路监理、土地整理、高铁路基冻胀监测、城市智慧管网等大项目、高技术项目,年均服务项目经费1200余万元,所完成的项目质量均受到行业企业的好评。学校按照“一园三区一带”、“一园多支”的功能布局,建设了大学科技园,其功能分区为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园区、校区、城区相结合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哈尔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哈尔滨市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园一直秉持实践育人、科技转化、社会服务、特色共享发展理念,园区开放以来,共孵化了3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形的科技产业园师生创业企业160余家,其中预备孵化上市企业3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企业2家,孵化留学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企业1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实习实践岗位600多个。

  实施科教融合发展工程,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学校实施了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支持校内科研院所与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对接,开展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已在新材料、北斗导航、遥感及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等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依托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拓展科技服务领域,与行业、企业合作,在数字化测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动力系统设计、交通运输规划、先进复合材料等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已与哈一机、703所、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学校还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学校成为我省住建厅系统外仅有一家建设行业岗位培训基地,接受省住建厅等单位委托对建筑类造价员等10余个岗位资格开展培训。还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开展了培训。近三年,共培训学员2000余人。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工程化、博士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向,以中青年教师和团队建设为重点,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教师发展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有专任教师74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2.1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5.74%;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领军梯队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2人、省属本科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近年来,学校选派100余名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以挂职锻炼形式进行社会实践,3000余人次教师参加了培训,选派48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其中国外访问学者17人,学校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或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0%。

编辑:于灵爽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