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市延寿县发展产业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7-01 08:42:45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于灵爽):6月3日一大早,哈尔滨市延寿县青川乡新民村村民李延喜像往常一样,一颠一簸地穿梭在养鹅场里,端着鹅食喂养他的“宝贝”们。

  “我认为脱贫不难,现在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这么大,只要自己努力、肯干,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提起从贫困户到“养鹅达人”的经历,憨厚的李延喜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A【黑龙江】哈尔滨市延寿县发展经济产业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李延喜的鹅场 摄影 吕岩

  李延喜的脱贫故事,在新民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990年,年仅17岁的李延喜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不但因为治病欠了不少外债,还落下了残疾。但即便是在艰难的日子,李延喜也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病情稳定后,李延喜决心挑起家里的大梁,努力脱贫致富。开录像放映厅、租赁光碟、养猪、种植大棚蔬菜……走路不太利索的李延喜“折腾”得比正常人还欢实,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正当李延喜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美满的生活时,不幸却再次降临。2011年秋季的一天,李延喜开着装满蔬菜的四轮车去乡里赶集,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几年来赚的钱都“扔”在了手术室里,大棚也荒废了,李延喜又穷了。

  “一家四五口人都指着我,我要是倒下了,这个家不就散了么。”回忆起一波三折的脱贫路,李延喜并没有太多抱怨。他说,多亏了村里帮扶,让他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再次站了起来。

  2012年出院后,李延喜在村支部的帮助下,利用自家1000平方米菜园,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生态养鹅场。当年,他家养殖的大白鹅,又肥又大,到了秋天贩卖,连鹅带蛋纯收入2万多元。从富裕户到贫困户,再从贫困户重新富起来,李延喜又一次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过这一次,李延喜不但要自己富,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2018年3月,李延喜当上了“鹅司令”,带头成立了延寿县天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着6户村民一起养大鹅,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年初,为帮助李延喜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工作效率,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驻新民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董子剑多方沟通,解决了动力电问题。如今,养鹅产业已逐渐发展成新民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像李延喜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多鼓励、多支持。”董子剑说,资金扶持、硬件设施要跟上,身心志向也要跟上。只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

  无独有偶,六团镇贫困户“独臂牛哥”屈贵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4年一场意外让屈贵发失去了右前臂,这几年奋斗打拼背后的心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多亏了村支书和驻村干部的帮衬,才让我建立了信心,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扶贫政策好,孩子上学享受费用减免,亲戚朋友的欠债也都还得差不多了。我还申请到了扶贫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以后的日子更有盼头。”屈贵发说。

  一户户脱贫户讲述着脱贫故事,一个个出列村展示着特色扶贫产业。养牛养鸡、培育食用菌、种植水稻、发展庭院经济……延寿县深刻认识种养业发展规律,培育支持优质水稻、肉鸡、食用菌等主导产业,推进精种养、精加工、精销售闭环发展;同时,抓好光伏发电、乡村小产业以及“千企联千村带万户”等产业扶贫行动,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主攻产业扶贫,聚焦贫困村和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企村、企户精准对接、精准帮扶,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增加积累,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使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A【黑龙江】哈尔滨市延寿县发展经济产业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延寿县光伏发电项目 摄影 吕岩

  延寿县副县长何洪千表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县上下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农田+庭院”“产业+就业”的“双+”模式,做好农田、庭院、产业、就业四篇文章,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贫困群众退得准、退得稳,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心剂”。

编辑:刘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