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全力推进“放管服”
利用“一网通办”总门户哈尔滨政务服务网,为每个人和企业“画像”,形成个性化的“一人一档”和“一企一档”。市民或企业实名认证后,将获得自己“一网通办”的个人主页。凭借这一电子“身份”,今后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将无需再提供纸质身份证明材料。借鉴上海经验,哈尔滨市“一网通办”便利化新功能将在明年实现。
截至目前,哈尔滨已实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涵盖全部764个部门及街道,汇集网办事项1.3万余个,网办率达到93.47%。在此基础上,哈市大力推进政府服务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应用一系列“加减乘除”法,强化“一网通办”背后的“互联网思维”,从“方便管理”向“方便办事”转变,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体验度和满意度,全力推进“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建设进程。
做加法构建协同融合政务服务新体系
“‘一网通办’涉及到数据连通、服务共享、证照互认、电子签章等领域一系列瓶颈突破,哈尔滨一步到位实现市、区(县)、街(乡镇)三级数据连通,并直连省政务服务网,在全国甚少先例可循。”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孙蕊说。
2018年,哈市在省内率先破题,基本建成“一网通办”框架体系。在国务院对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价中,哈尔滨位列第十。今年以来,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按照集约建设、融合发展思路,“一网通办”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瓶颈,整合平台、集成服务,构建起网上协同融合政务服务新体系。数据显示,哈市“一网通办”平均每月网办审批已达2万件,累计办件24万件。
做好“大数据+”。在黑龙江省营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哈市突破信息壁垒,企业基本信息、身份信息、学历信息、婚姻信息、低保信息、公积金信息、不动产信息等40类政务数据实现共享,并在哈尔滨政务服务网46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上应用。目前,1.6万个审批要件可以调用电子证照,实现纸质证照免提交。
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坚持“应上尽上”原则,今年以来,哈市不断拓展“一网通办”的深度和广度,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政务数据建设处副处长张晓多告诉记者,哈市要求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事项外,所有事项均可在市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目前,哈市已将民生事项全部下放到街道(乡镇),并要求其在市政务服务网上公布审批事项,使群众在办事前,就能知道“一网通办”能办啥事,实现就近办、“跑一次”。
做减法简政放权倒逼实现“不求人”
以“一网通办”撬动“放管服”改革,以“有为的政府”形成权责明确、透明公正、运行高效的“有效的市场”,哈市持续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增进改革发展活力。
两三年间,哈市对全市4000余项政务服务进行拆分,细化后的事项总数达1.2万余个,按照国家标准,对照国内最优指标逐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指南的制定,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标准统一、流程一致,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有效杜绝了权力的自由裁量。
在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点通”、部门之间“线通”、市区街道之间“数据通”背景下,哈市采取“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的并联办公模式,力争做到“一件事情”,拿一套材料、填一张表格、到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即可办结。
数据显示,哈市市本级和9区80%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9县(市)进驻比例达75.7%。实体大厅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孙蕊说,目前,“一网通办”能够覆盖审批服务的预约、查询、申报、办理全流程。市级、区县(市)477个单位的93%以上政务事项,近300个街道(乡镇)78%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以网上办,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达到了25%。
据了解,哈市还有千余件政务服务事项开通了网络预审功能,办事群众通过哈尔滨政务服务网,可拍照上传申报材料,后台工作人员即时预审并反馈,杜绝了因材料不齐造成的群众办事“多次跑”。近期,哈市公安部门建立了网上服务新渠道,73项审批事项中,有70项网上可办,实现了审批“不见面”。
做乘法优化营商环境让办事更舒心
2017年9月,哈尔滨首创“一把手走流程”,要求“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并逐步完善刚性制度建设,将“一把手走流程”扩展为领导干部走流程,推动作风转变,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干部由办事流程的设计者,转为办事流程的使用者,仅今年上半年,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就体验办事流程达2741项,覆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各领域,发现问题1294个,完成整改1214项,转化制度成果304个。对走流程查找出的问题,涉及本部门的立行立改;涉及多个部门的,及时召开联动协调会,实现多层级多部门协调推进、共同整改,让企业群众办事更顺畅舒心。2018年推出6个批次共1275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取消社区13类45项奇葩证明。
今年年初,哈市制定了《哈尔滨市“办事不求人”工作实施方案》,连续推出两批共200项“办事不求人”事项清单。同时,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哈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创新推出“十办”新举措,即数据共享简化办、主件齐全容缺办、疑难释惑首席办、综合业务专区办、常规事项全网办、履约践诺诚信办、便民服务就近办、窗口服务标准办、投诉建议公开办、特殊群体上门办,打通办事“堵点”“痛点”,真正让干部“动”起来,让群众“乐”起来。
做除法监管齐备懒政庸政无处遁形
对标先进,补短板、破难题,在优化营商环境进程中,哈市建立起一系列监督、问责机制。今年,哈市印发《关于做好全市“互联网+监管”事项梳理录入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已认领及录入监管事项6926项,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管理。现已录入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其他监管行为信息3943项。
为精准反映企业群众对营商环境真实评价,哈市建立起完善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制定《哈尔滨市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通过委托第三方采取数据获取、企业抽样、数据核验、综合测评等方法,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等三个维度,对18项一级指标和87项二级指标进行评价。
2018年5月,哈市创办作风整顿“随手拍”即时投诉举报平台,即时上线受理企业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将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全部列入直查直办。“随手拍”受理企业群众投诉1500多件,直查直办58件。(记者 韩波 马智博)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