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2019-11-18 09:42:42|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作为黑龙江省发展民营经济最早的城市,七台河发展民营经济有着优秀的市场基因。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63%,税收达到73%,就业超过81%,研发投入达到90%,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七台河的立市经济,成为这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力支撑和动力之源。

  七台河的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遇到了国内普遍存在的、被形容为“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的困难和问题。翻越“三座大山”成为七台河民营经济的“必修课”,也成为七台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磨刀石”。

  聚焦三大难题,七台河市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努力“做壮”民营经济。七台河的民营企业勤练内功,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政企同心协力,七台河的民营企业走向越来越广阔的舞台。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宝泰隆公司向精细化工、现代煤化工迈进。 宣其摄

  融冰山 政府搭台又降负企业“抱团”闯市场

  总体规模偏小、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是民营企业的短板,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闯市场,难免势单力薄,独木难支。

  七台河市下力气引导当地民营企业转变个体经营的观念,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建立和参与各类产业集群,实现集群发展;探索降低成本、资源共享、加强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新途径。

  10月底,一场有机酱油峰会在七台河举行。主办方黑龙江荣胜达食品有限公司是七台河本土企业,作为国内有机酱油家族的新成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院联合研发出中国首款富硒酱油。峰会期间进行了技术交流,举行了有机酱油联盟交流洽谈会和经销企业对接会,荣盛达公司与多家单位和企业签订了采购协议。

  企业开拓市场,背后有政府的身影。荣胜达公司是2018年由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帮助成立的七台河市绿特色农业产业联盟协会56个会员之一,本次峰会就是由该协会承办。协会负责人表示,该协会旨在打造七台河绿特色优质农产品国家品牌形象,让七台河绿特色农产品能以响亮的品牌走向广阔的市场,让企业得到实惠。

  荣盛达公司董事长王兴民说,荣胜达公司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一个生产有机酱油的生产企业,一直得到了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七台河市政府是峰会的协办方,市长贾君表示,峰会的举办就是要为七台河有机调味品产业做大产业集群规模,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品牌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

  政府搭的台不少,中国(七台河)石墨烯应用创新创业的大赛也是其中一个。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荣盛达公司有机酱油饮誉市场。 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近年,七台河市立足优质石墨资源,瞄准高端领域,把石墨和石墨烯新材料产业作为转型发展“六大产业”之首,强力推进。从2017年起,七台河市与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举办了三届中国(七台河)石墨烯应用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这一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和产业精准对接创业活动,为七台河引进优质的石墨烯应用项目资源,助力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创新资源“抱团”集聚,使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升七台河石墨和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发展影响力。

  今年8月,宝希科技公司石墨烯应用产业基地挂牌、石墨烯电热膜生产线投产,使七台河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

  宝希科技公司就是通过这个大赛引进到七台河新材料产业园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七台河市通过连续举办了三届的大赛引进了鑫科纳米、万锂泰、宝希等高科技民营企业落户七台河,建设石墨烯防腐材料、锂电负极材料以及石墨烯电热膜等项目,把七台河的石墨和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推向了新高度。

  闯市场需要轻装上阵,减税降负犹如“快马加鞭”。

  七台河实行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让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主体。

  给予企业新增电量电价补贴,土地使用税降至全省最低,环评、安评等14项中介服务费由政府买单,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2018年,全市兑现扶持资金6亿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7.85亿元。

  不仅如此,七台河还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

  减税降费,七台河一直在路上。今年1-9月,七台河市为98131户次符合减税降费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减免税费3.3亿元。

  越火山 创新引领转型 谱写“黑绿”变奏曲

  七台河处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阵痛期,转型是城市和企业的唯一出路,也是必然选择。

  2018年,面对国家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的重要部署,七台河市煤炭企业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勇于担当,有效地解决了地方煤矿“小散乱”问题。

  煤矿关了,转型成为这些企业的当务之急。多年只和煤打交道的煤企老板想寻找新项目,却苦于没有门路。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帮着他们找“出路”。市委书记杨廷双带着这些煤企老板到高校和科研院所“找项目、找科技”,让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的对接变得顺畅。

  这是基于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创新作为七台河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的考量。

  龙谷农业科技园前身慧泉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6对原煤生产矿井、1座洗煤厂的“煤”字号企业,连续多年纳税位居七台河市民营企业前十名。从2017年起,公司董事长陈建君先后关闭了5对生产矿井,集中资金和力量创建了七台河市龙谷农业科技园,实现由“黑”到“绿”的转变。

  科技园围绕“健康农业科技”做项目主题规划,以“高能生态农业种植”作为平台支撑,以“亚健康干预技术”为核心技术支撑,以“科技种植+保健食疗+康养文旅”为主要运营特色,快速实现发展规模化、现代化、时尚化。龙谷农业科技园为黑龙江省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七台河样板”。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七台河举办烧烤美食节打造夜经济。 徐志文摄

  “市委书记杨廷双帮助企业对接省高校院所,省农科院园艺分院草莓研究室主任杨瑞华亲自驻企指导,带领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市长贾君提出要把麻烦留给政府、方便留给企业,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这些都坚定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决心。”陈建君说。

  今年3月,七台河市创立了煤炭转型发展商会,陈建君被推选为会长。

  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未来。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机遇和挑战,七台河像陈建军这样的一班人开始解放思想、抱团取暖,围绕七台河市重点产业方向,主动关注新业态、新模式,聚焦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台河全力聚集创新要素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一年多来,七台河市与清华、北大、哈工大、黑大、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省工研院、省科学院等省内外20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作项目170余项。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每年将安排总额不低于6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投入。

  着力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建成了北京宝泰隆石墨烯研究院、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省工研院七台河分院等技术研发平台。

  七台河市不断加大用于创业创新的投入,持续凝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年前9个月,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5932.9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8%。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主体需求实际,制定实施人才培养、开发、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政策,吸引、留住、用好本地人才,引进产业发展和民营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七台河市各部门加强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开发,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及其他人才在本地就业创业。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如今,在七台河,通过国家评估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4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万平方米,在孵化器企业170家。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黑龙江联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万立方生物制药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42天。孙鹏飞摄

  移高山 聚焦痛点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融资难是国内民营企业的一个“痛点”,七台河的民营企业也不例外。

  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有企业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财务不规范、抵押物不足、风险溢价高,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也有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意愿减弱。

  聚焦民营企业集中反映的周转难、融资难等痛点,2018年,七台河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还贷压力、有效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七台河兴粮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煤炭企业转型的粮食深加工企业。2017年12月,这家公司获得1亿元贷款支持,但“倒贷”时遇到难题。“当时约定贷款用6个月时就先还上60%,压力很大。”公司董事长朴双义说,多亏市里低息支持贷款周转金1770万元,帮企业渡过难关。

  融资难问题复杂,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针对“融资难”问题,今年10月以来,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动作不断——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与民营企业负责人“喝下午茶”征求融资问题意见;到各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调研,对全市9家银行金融机构前9个月贷款审批发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50家企业的贷款融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调研发现,七台河市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平稳,但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新增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不高。

  七台河市提出了引导银行业积极创新流动资金贷款机制,方便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机构通过制定因企而异、有实际效果的信贷投放措施,合理设定贷款周期,提高贷款期限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匹配度,为企业延长融资期限,增强融资能力,减轻企业还款压力。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升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今年正式投产。 秦存广摄

  市长贾君说,政府要想企业之所想,回应企业诉求,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在更多重点环节和难点上取得新突破,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七台河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做出了积极回应,深化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指导中小微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并做好相关推介。

  工商银行七台河分行除了继续使用小企业周转贷款、小企业固定资产购建贷款等传统产品外,还开发了小微企业经营快贷,E链快贷、网贷通、小企业无还本续贷、经营快贷、网上票据池质押融资等线上产品,以满足不同场景条件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优化自身业务审批流程,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提升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

  哈尔滨银行七台河分行通过创新抵押方式,开办了“法人客户联保”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创新推出了保理、税信易贷、以及收费权质押贷款产品等,帮助小微企业在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获得信贷支持;针对部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快以及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季节性较强的特点,推出了“小微企业循环贷款”产品,随用随取,用完即还,提高了借款资金使用效率,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

  农行七台河分行积极推广“微捷贷”、“纳税e贷”、“抵押e贷”、“药商e贷”、“惠农e贷”等线上信用小微企业产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经营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需求。

  今年1-9月,七台河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93亿元,贷款户数9120户,均保持较大增长。

  融资难,七台河已开始破题。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龙谷生态园的智能温室。 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优环境 当好“店小二”叫响七台河服务品牌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缺少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很难强健起来。

  “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市委书记杨廷双在不同场合多次说,只有替企业着想,同企业一起闯难关,才能当好民营经济的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战斗员,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七台河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为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助力,叫响“七台河服务”品牌,呵护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让越来越多的域外企业落户七台河。

  七台河市营商环境局局长刘力强介绍说,市里推进签约项目“店小二”式服务保障,落实专班推进,主动对接项目,紧贴项目需求,服务保障“零障碍”;对重大项目落实包保领导、牵头领班部门、推进专班和首席服务官。

  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泰银集团联顺制药项目“跨过山海关,直奔七台河”,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56天,从签约到开工奠基仅用了42天,刷新了七台河重大项目落户速度纪录。

  七台河市将该项目作为新的立市项目,全程跟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以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最大的力度支持项目建设。市长贾君多次到联顺制药项目现场,主持召开联顺制药项目建设推进会,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求服务专班增强服务项目建设的使命感和主动性,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在2019中国城市信用高峰论坛上,七台河市服务保障泰银集团联顺制药项目的实践做法获全国“新华信用杯”百佳信用案例奖。

  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个阳光的、干净的创业环境。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进企业、看项目、访人才,为民营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油鼓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各部门纷纷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一大批矛盾、问题被发现、改进、解决,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业热情。

七台河政企同心协力做壮民营经济

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签约。 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为转变企业家发展理念,让企业家“面对面”与市级领导沟通交流,“微市长”“微区长”“微局长”等服务平台,微信群24小时在线为民营企业精准服务。单月早餐会、双月恳谈会、季度问诊会、年度联谊会,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七台河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举办“企业家大讲堂”,邀请专家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观考察、洽谈对接,全面培养民营企业负责人驾驭市场的能力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

  政府、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七台河的民营企业终将在翻越“三座大山”过程中把自身磨练得越来越强健,把自己“做得壮壮的”。(记者 文天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