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庆2019三次采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

2019-08-19 17:18:4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消息:“咱们油田三采技术刚刚起步的时候,到国外参会,别说提问了,连入场资格都没有。”8月17日至8月18日,中国大庆2019三次采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会间休息,大庆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又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现在,我们搭建起了更大更广的平台,全世界三采领域的顶尖专家都聚会到大庆油田,交流前沿技术。”

  从没有“入场券”到成为主办方,只有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才能吸引国际顶尖专家学者的关注,才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这种转变正是来自大庆油田科研工作60年持之以恒的发展。

  会议以EOR/IOR(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延长老油田开发寿命为主题,旨在为国内外从事EOR/IOR(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共享最新EOR/IOR(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掌握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EOR/IOR(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在油田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孙龙德出席会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昀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明祥在会上致辞。三次采油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以来,成功研发的聚合物驱油技术、复合驱油技术已经成为大庆油田的主体开发技术,产量占大庆油田的三分之一,连续17年超过1000万吨,目前大庆油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学驱油工业化生产基地,有力推动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两天的会议时间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瑞典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评委克里斯特·霍姆伯格(Krister Holmberg),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戴维·韦茨(David Weitz),荷兰皇家工程院院士、荷兰德尔夫特理工大学帕切利·齐塔(Pacelli Zitha),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程杰成及国内外科研机构专家、高校教授等22位专家学者,以“创新提高采收率技术,延长老油田开发寿命”为主题,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国际三次采油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驱等国际前沿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交流与研讨,架起了大庆油田与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沟通探讨的“快速路”。

【黑龙江】【供稿】中国大庆2019三次采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

与会专家学者讨论交流三次采油技术

  偌大的会场难寻一个空位,所有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思考,努力探寻着如何突破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延长老油田开发寿命的思路和方法。

  面对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庆油田公司提高采收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叶鹏听得分外认真:“大庆油田三次采油的工业化程度虽然已经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但闭门造车会停滞不前,大庆油田有着自身的特点,各国、各地区油田也有不同技术特色,这种国际化的交流能够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助推油田科研事业不断发展。”

  与大庆油田的科研人员交流后,美国新墨西哥理工大学石油采收率研究中心资深高级专家兰德尔·S·塞雷特(Randall S. Seright)说:“大庆油田在化学驱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全世界学习借鉴,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与大庆油田深入交流。”

  高规格的研讨会令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约瑟夫·苏夫丽塔(Joseph M. Suflita)印象深刻:“剩余储量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不仅是大庆油田的研究方向,也是全世界油田面临的课题,大家在一起的智慧碰撞将对此产生积极影响。”

  参会代表中,还有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油气田企业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科研人员。此次会议不仅是大庆油田与世界的一次近距离沟通,也是国内石油行业了解世界前沿技术的交流平台。

  “由企业牵头主办,邀请到这么多国际‘大咖’非常难得。”通过两天的会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处处长戴彩丽看到了大庆油田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所做的努力,“大会邀请到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体现了大庆油田的国际视野和高站位,对国内学术研究领域同样意义非凡。”

  此次会议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学会、黑龙江省石油学会主办,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黑龙江省油层物理与渗流力学重点实验室协办。来自国内外的院士,各大知名高校、石油公司研究院和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交流研讨。(图/文 邱成洋 刘鹏超 编辑 于灵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