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发展“稻渔共作”3万亩
今年,建三江管理局继续强化质量兴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特色种养业,让好做法闯出好市场。全局共示范稻田养殖小龙虾、蟹稻、泥鳅稻面积近3万亩,其中蟹稻种养模式在全局15个农场进行推广,面积达到2万亩。
进入夏季,稻田蟹苗达到入田标准。浓江农场在第八管理区刘国家地头召开现场会,集中示范蟹苗转移操作规程及防逃措施,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实现河蟹、水稻双丰收。刘国是浓江农场开展蟹稻养殖的第一人,去年,他组建成立合作社,吸纳35名种植户加入。“按照科学方法种植,亩增效可达300元以上。今年,我要继续扩大蟹稻种植面积,争取再获得一个大丰收。”浓江农场还通过外请技术专家定期对养殖技术进行全程指导,在收获时,多方联系外地客商,拓展特色种养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种+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而就在几天前,一批从湖北远道而来的小龙虾幼苗落户到勤得利农场“虾稻共作”试验示范项目基地。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对虾苗进行称重测量后,陆续投放到水稻田里。此次在40亩水稻田里共投放1200斤小龙虾幼苗。“小龙虾的残饵及粪便可为稻谷提供优质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了稻谷的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效益同增。”勤得利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恒亮介绍说。
截至目前,这个管理局已建立起蟹稻、虾稲、蛙稲、鳅稻等多种“稻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殖产业链条,最大程度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切实提高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实现“一水两用、渔粮共赢”的绿色生态发展格局。(朱德龙 高鹏飞 记者 刘楠 吴树江)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