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动力助“北大仓”更优更绿
6月,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一片片稻田长势正喜。
往年此时,红卫农场农民王立军正忙着给家里的200亩地施肥,但今年他省掉了这个环节,原因是今年红卫农场推行了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施肥技术。
该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彭显龙介绍,这一技术已在建三江多个农场大面积推广,通过优化配方施肥、卫星定位系统辅助等手段,可减少人工、化肥成本。插秧时一次施肥即可,不用后续追肥,氮肥用量比往年减少10%以上。
“一亩地施肥的雇工费用5元钱,200亩地就省下1000元。”王立军说。
作为连续多年产粮全国第一的“北大仓”,近年来黑龙江省持续向农业科技要产能,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黑龙江省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主力军作用,把科技元素源源不断注入黑土地。寒地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在多个省份应用;大载荷无人航空施药机有效载荷50千克至200千克,是现有无人航空施药机载荷量20倍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
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的同时,“科技翅膀”还推动农业向“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力。
“大豆的加工链条很长,精深加工可以使它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增值。”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江连洲说。他和团队承担的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项目,两次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提升了大豆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江连洲带领团队攻克了生物技术制取大豆油脂与蛋白关键技术。应用该方法,一条生产线可同时产出食用油、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生物活性肽等多类产品,实现大豆高附加值利用。
截至目前,团队的相关技术已在全国29家企业推广应用,建立生产线45条,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73亿元。
一系列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涌现,推动黑龙江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东北农业大学先后与65个市(县)及200余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校企研发中心30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余项,许可转让科技成果超过100项。
红卫农场副场长隋喜友说,育秧棚在春季水稻移栽后大部分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引入高校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技术后,免去了起垄、培土等破坏土壤平整的操作,二次利用省工节本,每栋棚的马铃薯产值3000多元。目前,此技术正在农场10000多个育秧棚逐步推广。(记者 强勇)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