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增产增效增收“第一战役”
肇东市稻香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瑞昌(右)正在查看水稻秧苗。
日前,记者从绥化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绥化全市旱田播种已完成2270.3万亩,已于5月10日基本完成播种计划;水田插秧已完成459.8万亩,占计划85%,预计23日全部完成插秧,实现了全部农作物播(插)在了丰产期。据悉,为了打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第一战役”,入春以来,绥化市就全力以赴抓好备春耕生产的推进落实。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绥化大力宣传生产者补贴政策,引导农户合理确定种植意向,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确立了优玉米、稳水稻、增大豆和蔬菜的目标。初步统计,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423万亩,比去年调减175万亩;大豆播种658万亩,比去年增加163万亩;水稻计划播种541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等经济作物计划发展到330万亩。
明水县通达镇智慧农业“大观园”总经理王国军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500亩日本品种“卡木一”圆葱,销往俄罗斯等地,净收入150万元。今年,他种了大蒜、甜香瓜等10余个品种,大蒜与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种植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协议。“等大蒜收获后,还能补种一茬秋白菜,我相信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按照《绥化市寒地黑土百万亩蔬菜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布局,绥化市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基地、冷链物流、批发市场建设,突出蔬菜、菌类营养功能成分提取开发,开工建设一批产业化项目。“兰明青望海”五个县(市)开工产业链项目50个以上、建设千亩规模“十化”标准园区10个、万亩以上标准园区1个,5个县(市)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80万亩。此外,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将达80万亩。今年绥化还将积极筹备第32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第3届绥化鲜食玉米节。
抓好春耕准备破“春脖子”短困局
为了有效化解今年“春脖子”短、农事活动集中的困局,绥化市紧紧抓住物资、资金、农时、标准、保障等几个关键环节,做好备耕准备。
一是物资资金不拖后。物资资金总体准备充足,种植业共需资金107.5亿元,春耕阶段共需化肥91.5万吨,农药4530吨,柴油12.4万吨,已于4月上旬全部下摆到位,为春耕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是农时标准不降低。牢固树立错过农时就是灾的思想,严把农时标准,适时早播。编辑下发了《2019年玉米水稻大豆种植日历》,指导各地在5月10日前结束播种;5月23日前完成水稻插秧。
三是农资打假不放松。全市重点开展了以打击非法转基因种子、打击侵犯植物品种权和制售假劣农资三项执法行动。召开生产经营商大会10次,张贴承诺书950份,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26万余份,悬挂标语条幅286条,出动执法人员133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232个(次),查处案件24起,行政罚款15.15万元,没收种子300公斤。
依靠科技推广降低生产成本
在肇东市稻香水稻种植合作社,绿油油、苗齐苗壮的秧苗让人满心欢喜。理事长王瑞昌告诉记者,合作社去年试种了50亩欧盟有机标准水稻,全部卖上了高价。今年2000亩水稻全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种植,还从北京新引进了生物降解酶的新技术,对稻苗的生长过程进行雾化喷洒,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时还能提高水稻的品质。
今年除种子和柴油价格比较平稳外,化肥和农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化肥整体上涨幅度200元/吨左右,农药同比增长6%左右。为此,今年绥化重点推广农业“三减”、玉米大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寒地蔬菜优质高效生产集成创新栽培、玉米螟综合防控等12项节本增效技术措施,推广面积5000万亩次以上,亩均可节约成本80元左右。
在抗旱防虫方面,绥化依靠水源建设和大机械作业,及时进行蓄水、封墒保墒作业。依靠超前制订病虫害防控预案,确保三大作物无重大疫情灾情发生。据悉,绥化全市新打抗旱水源井4958眼,新购抗旱设备111台套,维修抗旱设备3000余台套、拦河坝4座。全市33.5万台机械已于3月20日前全部检修到位。原垄卡种技术推广面积达217万亩,对于旱情较重地块积极扩大节水灌溉和坐滤水种面积,初步统计全市坐滤水种面积达到840万亩以上。重点推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和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下发了《玉米水稻大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开展农民普及性培训70.8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余期,发放科技书籍15.7万余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750人。(记者 程瑶 洪家兴 岳海兴)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