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打样农场经济新路

2019-03-26 10:47:22|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洪河农场多年来始终向农业现代化发力、聚力,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农业标准化管理,注重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强化农田的保护利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绿色生态、优质特色农业,增加农业的收益。如今,洪河农场的田间基础设施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农业机械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和智能化,农业新科技应用率实现100%,订单农业和有机种植业也占到了全场耕地面积的三分天下。

  建设+标准农业基础要打牢

  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牢固的基础,必须有高标准的管理。2018年,洪河农场利用千亿斤项目金1500万元、小水项目资金480万元及自筹投资140万元,新架设农业输电线路及新建水泥晒场,并对部分田间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对建黑高速路两侧的4万亩耕地进行格田扩大和池埂取直修复。投入92万元建设了莲花泡总干桥一座,改善了该区域种植户交通运输环境。国投资金6000万元,新增农电变压器470台,架设农电输电线路230公里,新增电机井近600眼。利用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218万元建设了粮食处理中心围栏,硬化了场地。农机补贴力度再加大、机械化率再登高。使用国补资金988.22万元,补贴机具605台,其中,更新侧深施肥插秧机及装置209台套、拖拉机30台、收割机71台,其它各类农机具295台。

  有了好的硬件基础,生产管理标准也必须跟上。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农场在每个生产环节都要适时召开现场定标会,明确作业标准,明确技术要求,且在每个生产结束后都要召开农业综合拉练评比会。农场还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量化,制定了考核管理细则,纳入农场年薪千分考核当中。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扣罚全员的绩效工资,对末位单位主要领导降职使用。近两年,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农业管理标准和环境标准全面提升,达到了内外线标准一致。

  今年,江河农场将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计划利用补充耕地项目资金5454.94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对部分耕地进行平整、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田间设施基础;利用国家扶贫开发项目资金411万元,新建3600平方米催芽温室一座;投入1337.76万元对粮食处理中心2座罩棚仓进行改造升级。充分利用国补和农场补贴,加大对割晒拾禾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的引进和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科技+保护农业发展可持续

  洪河农场始终坚持走科技种田之路,走保护性耕种之路,通过打造科技示范带和展示点试验示范、举办培训班、请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等措施提升广大种植户的科技种田意识和保护性耕种意识。近两年,洪河农场打造了高标准展示点18个,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了水稻育苗基质试验、寒地水稻超早育秧大钵体试验、巨型稻试种试验、寒地水稻超早育秧试验等20多项新技术。其中打造的农机作业标准化示范点成为了全省的典型。洪河农场的农业科技人员还自己探索试验了电热隔离层式和“四膜一铺”式超早育秧技术,成功种植了14-15片叶的优质水稻品种。通过外请专家和内部典型示范户讲经传宝的形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7000余人次。严格落实国家耕地休耕制度,2018年,休耕耕地24441.2亩,轮作面积1857.8亩。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和全量还田制度,采取广泛宣传与入户告知相结合,禁烧小组24小时流动巡查与应急组联动相结合,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与完善收获机械相结合等措施,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实现保护性耕种目标。

  今年,洪河农场将继续加大鳅稻、蟹稻共作模式,超早育秧技术、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力度,落实推广种植蟹稻1000亩、鳅稻3000亩,超早育秧4000亩、水稻旱直播栽培100亩、水稻水直播栽培50亩,种植三江6号、绥粳18等优质特色水稻24万亩;继续推进“三减”技术,扩大侧深施肥技术23.6万亩,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合作试验优质稻抗倒伏技术及抗低温冷害技术和寒地水稻一次性安全除草剂应用技术。引进试验水稻密苗应用技术和水稻集中早播降密技术。继续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将科技示范带延长至96公里,打造科技示范户90户。

  特色+订单农业效益稳增长

  现如今“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洪河农场紧紧抓住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大打东方白鹳之乡绿色有机生态牌,盘活闲置的荒草地、林地、水面等资源,发展种养结合的“共生农业”等特色种植业和订单农业,使农业效益稳步增长。

  洪河农场创新提出了“生态环境+”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主打“东方白鹳之乡”品牌,闯出了一条适合农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农场先后开展鸭稻、泥鳅稻等有机生态“共生农业”试验项目,且取得了成功,每亩水田纯效益达到200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2018年,洪河农场与湖南岳阳博农谷物有限公司签订了3000亩鳅稻订单,水稻订单价3.2元每斤,泥鳅订单价7元每斤,共为种植户增收了450余万元。同时,还建成了2600平方米鳅苗繁育基地,鳅苗成本价格由0.15元/尾下降到0.06元/尾,有效降低了鳅稻共作的成本。去年,洪河农场共签订农业种植订单22万亩,在国家水稻保护价下调的情况下,种植户的收益并没有减少,更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在今年的农场十一届四次职代会上,进一步提出了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想观念,走出去找市场签订单把粮食销出去,同时完善政策鼓励全民走出去,寻找大企业、大平台、大资源,销售洪河的优质稻米,由“只卖稻不卖米”向“多卖米少卖稻”转变。(李建鹏 记者 刘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