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经开区创新“智慧督查” 亮出“不能为”清单
用车库开门店,因地址不详无法注册;营改增后,因未变更协议主体,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从1月31日成立挂牌至今,哈尔滨市平房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已为30户企业解决10余项历史遗留问题。
作为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经开区、平房区一面学深圳罗湖,创新“智慧督查”,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实现所有“必须为”在线按标准化流程操作并接受实时监督,重点解决“疏于统筹”“各自为战”“口径不一”等问题;一面学广东禅城,列出《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出台《破坏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不能为”红线,刀刃向内砍掉服务梗阻,让百姓和企业办事更顺畅更便捷。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平房区区长宋博岩表示,要通过汲取“他山精华”,发挥区域大数据产业优势,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智能体系,彻底解决“为官不为”问题,要让全区干部“敢为”更“能为”,把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经开区、平房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热土、成就梦想的乐园。
构建“智慧督查”促“必须为”高效执行
发展改革,发于心、改于行。为提高全区干部执行力、落实率,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经开区、平房区)学习深圳罗湖“三级督办”经验,深化督查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构建了“全层级督查、全覆盖网络、全责任闭环、全流程系统、全绩效考核”的“五全大督查”智慧督查新格局。
秉持“以事件为中心,以时间为轴,全流程留痕,责任到人头”的核心理念,该区将督查系统与OA系统、议案办理系统、企业诉求服务平台、天大小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平台、干部正负面信息库、权力在线监督平台高度融合,实行全流程多方参与交互的全自动网上协同督查,同时开通电脑PC端与手机APP共享,固化督办流程,所有活动和操作全部通过系统开展,工作模板化、标准化,并打破时空限制,借助信息通信和交互技术,实现任务派发、限时签收、催办提醒、沟通协调和结果反馈等操作全程透明,区领导可实现掌上无纸化办公,
实时参与审核签批、考核评价等上层决策环节,依托政务云中心,通过采集视频、图片、音频等信息实时传输至系统,开展远程督查。
“智慧督查”已成为区域振兴发展的助推器。平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秀娟告诉记者,去年,该区将52个深哈合作项目、40个市级重点产业大项目全部纳入督查系统进行跟踪监控。针对阻碍项目进展的审批类问题,实行联审联批制和项目会商制,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运作时间;通过优化流程,共缩减办事要件283个,缩减审批环节133个,缩减办事时限925日。针对底层协调沟通不畅问题,区委区政府研究推行产业项目“秘书制”,区领导分包重点产业项目,任服务秘书;招商、经发、建设部门处级以上干部直接承办,将服务延伸至项目全过程的每一个角落和细节。针对涉企信息库诉求问题,开展专题督查,3个月完成对区内规上企业和2015年—2017年114个产业项目承诺政策兑现和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梳理汇总,年初以来,共解决企业在投资、建设、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04件,办结率91.8%。
与此同时,该区发挥“督查”利器作用,让民生工程真正惠民。通过“红黄绿”动态预警督查,督促商家屯征收项目仅用5个月完成203个院落拆除任务,保障了哈尔滨市综合管廊项目如期开工;推进绿地世纪城民生安置项目建设,1500户居民顺利回迁;以“天大小事”平台为线索,重点督查反映强烈、久拖不办的民生问题,受理转办案件491件,办结386件,正在办理105件。
制定“正负面清单”细化“不能为”红线
可以参加为企业发展开展的相关公开活动;可以参加企业拓展业务的经贸活动;不准违规收受钱财礼金和好处;不准违规接受宴请、娱乐和参加旅游活动……
日前,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经开区、平房区)正谋划出台《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试行)》《破坏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服务企业的行为规范细则,平房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由明志说,哈经开区、平房区学习广东佛山禅城区经验,通过制定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一批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亲”而不“清”“清”而不“亲”的问题,让“可以为”和“不能为”都有一把标尺,政府和企业都依照标准办事,自然不需要再求人。
据了解,目前成立不到两个月的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正在加紧搭建两大平台,一个是企业诉求平台,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诉求,打通企业发展梗阻,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一个是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公示便民为企服务流程、监督曝光各类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
“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经开区、平房区)还将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建立营商环境建设监测点,科学设置监测内容,畅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听取企业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投诉、举报信息网络平台等。”平房区副区长刘国丽说,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和百姓来了就办成为新常态。(记者 梁可心)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