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开启加速推进模式 垃圾分类试点覆盖所有街道办

2019-02-27 08:45:5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哈尔滨开启加速推进模式 垃圾分类试点覆盖所有街道办

志愿者在社区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苏强 摄

  “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26日,记者在哈尔滨市香坊区王兆街道办事处下属的龙鑫社区看到,宣传条幅在阳光下分外显眼,单元门上都贴着关于垃圾分类的海报。在分类垃圾桶旁,社区督导员郭芳正在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居民王大爷说:“督导员和志愿者们特别热心,耐心地为我们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我明白了重要的是平时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是哈尔滨市正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

  近日,哈市9城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创建。9城区内所有街道办至少1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每个试点小区不少于300户。此举标志着冰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开启加速推进模式。

  据介绍,目前,全市9城区每天有400余台装运垃圾车辆循环工作,日均收运垃圾4600多吨,由位于松北区、香坊区、阿城区、双城区的4个垃圾处理厂(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100%。为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哈市按照国家要求,将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居民区等地点垃圾具体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万事开头难。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勇告诉记者:“投放是垃圾分类各环节中的第一环,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这缘于居民长期养成的习惯和意识。为此,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在确保车辆、垃圾箱等硬件配备的同时,指导各区大力组织督导员和志愿者进小区,千方百计加大宣教力度。”

  26日,龙鑫社区主任巩秋梅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说:“社区选择了王兆街62号院作为试点小区,为小区内的324户居民配备了一名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和14名志愿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是走到每户居民家中,免费分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和分类垃圾袋,并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使小区居民能够初步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和投放步骤。”

  记者随后又来到了香坊区的盛世闲庭小区,偶遇居民孙阿姨。她说:“我这袋子里装的是坏灯泡和废旧电池,以前一直没地方扔。现在垃圾分类了,我就赶紧扔进指定垃圾箱。”

  为激发居民热情,哈尔滨市鼓励基层创新方式。点击识别二维码,即进入“我来收”废品上门回收小程序,各类废品回收价格全部网上公示,可电话预约,也可网络留言。目前这个坐在家里就能卖废品的App获得了南岗居民的称赞。南岗区与市物资供销社建立了合作关系,由其负责定点定时上门收集可回收物,这样既节省了区政府拉运处理的投入,又让百姓实现废品轻松变现。此外,在一些小区,居民整理的可回收物可以通过奖励积分兑换日用生活品。这些措施都助推了垃圾分类的进程。

  关于运输环节,各区所缺车辆部分正在购买中,确保专用车辆适用特定垃圾。市民最关心的是末端的垃圾处理环节。王勇告诉记者,哈尔滨市的末端处理环节将加快完善。哈尔滨市将不断完善垃圾拉运体系,达到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各环节无缝衔接。针对仅占生活垃圾总量千分之一的有害垃圾,根据集中存储情况,由市环保部门指导各区选取具备运输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负责将有害垃圾从集中存放点运至危废处理场。对于厨余垃圾,由哈尔滨天人瑞合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收集、运输,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下一步,该企业将扩大规模。另一家新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也将在哈尔滨新区建设。针对可回收物,市商务局及哈尔滨市供销社选取既有的连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开展收集。其他垃圾则由各区环卫部门负责收运,在双琦焚烧发电厂等企业消化,或者填埋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关乎民生,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哈尔滨市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2018年3月,《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试行)》实施。作为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之一,哈尔滨开始探索试点建立并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18年8月,道里区、南岗区、松北区率先启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截至当年末,共有20个居民小区、5家公共机构推行了垃圾分类。而近日启动的9城区试点建设,标志着哈尔滨开启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时代。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法可依,目前,《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已列入立法计划,力争年内出台。届时,政府、居民、企业等各方的责权利将明晰。按计划,到2020年,哈市将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的目标。(刘瑞 本报记者 樊金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