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龙江县肉牛产业助推贫困户持续增收
在冬日白雪的映衬下,坐落在龙江县哈拉海乡东兴村的龙江元盛雪牛分公司牧场里,18栋蓝白相间的现代化牛舍显得格外醒目。几年间,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引进带犊和牛2000头,经过纯种扩繁,目前已发展到7500头。
而在距此不远的杏山镇前六九村贫困户裴志文更是喜笑颜开:2016年购买两头扶贫牛全部进行和牛改良,3年交售改良犊牛两头,纯收入14504元。看到可观的效益,裴志文又买了两头基础母牛,并全部进行和牛改良,实现了订单生产。对于养牛发家脱贫致富,裴志文信心满满。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省畜牧养殖大县的龙江县,自实施脱贫攻坚以来,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治本之策,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立以高档肉牛产业为重点,以特色养殖、瓜果蔬菜、林果经济等为补充的产业脱贫体系,通过创新方式、政策扶持和完善机制,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主导产业双赢目标。
创新方式 组织谋划到位
龙江县是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群众素有发展肉牛养殖的习惯,肉牛存栏数量多、质量好。2012年,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和牛牧场组建以来,县委县政府将其作为扶贫重点产业,专门成立高档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解决产业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定期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免费服务、全程服务。同时,将高档肉牛产业扶贫纳入目标考核,增加考核权重,提高各级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龙江县县委书记王兆宪向记者介绍,全县针对贫困户的养殖意愿和能力,在实践中先后探索实施四种产业扶贫方式,全面提升肉牛品质,积极抢占高端牛肉市场,打造全国高档肉牛生产基地县。
“政府+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2头16月龄以上的肉牛基础母牛进行高档肉牛改良,元盛公司负责回购。依托该路径,已扶持贫困户2109户,购买肉牛基础母牛4058头;“国有资产+龙头企业合作”: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龙江现代化牧业示范场,固定资产为国有,牧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资产收益部分用于扶贫事业,年最低收益不低于90万元;“龙头企业+金融”:由政府和企业实施双重担保,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贷款投资参与养殖,共带动贫困户997户;“合作社+政府+金融”:采取户贷社用社还、政府补助贴息方式,全县共有7个高档肉牛改良合作社投身扶贫工程,入社贫困户452户,全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2万元、产业扶贫基金5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高档肉牛产业共带动贫困户4084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86.1%,实现了贫困户持续稳步增收的目标。
强化扶持 支撑政策到位
采访中,龙江县县长姜铁楠告诉记者,全县坚持政策撬动,调整资金投向,在原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实际又出台一系列新政策,确保贫困户全部参与到产业中来。
据介绍,贫困户购买一头肉牛基础母牛补助3000元,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又进行二次补助;政府统一向元盛公司购买和牛冻精,免费提供给贫困户;每产一头改良牛犊,奖励改良员200元;凡交售一头改良牛犊,给予改良户母牛饲养费1000元;对有贡献的改良员给予年工资补助2000~ 3000元;贫困户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给予种子货款50%补助;扶贫合作社、牧场购买大型青贮收获机械的,按国补、县补1:1比例补助。
元茂集团副总经理蔡承达介绍,集团所属元盛公司同时也在价格补助、收购方面有奖励政策,实施政策贴息扶持,增强政策的支撑力。
目前,肉牛产业已在全县呈现燎原发展势头。龙江县凤福奶牛养殖合作社投资1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牛舍3栋,现存栏优质奶牛280头,全部实行“和牛”改良,实现乳肉双收,目前带动贫困户14户。预计到2020年,合作社存栏奶牛将达到450头,会带动3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精细算账 收益确保到位
在每种方式实施之前,龙江县认真算好算细收入账,让贫困户心里托底。
县畜牧兽医局繁育站站长陈传友高兴地对记者说,通过改良典型的引导、示范和带动,全县上下已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高档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龙江和牛及其雪花肥牛肉已享誉全国,产品供不应求。
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3年内每个贫困户可交售犊牛4头,每头收入8000元,去掉成本费用3000元,纯收入2万元,加上交犊补母1000元,共计纯收入24000元,年均纯收入8000元,贫困户家庭按3口人计算,年人均收入达到2660元,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通过“国有资产+龙头企业合作”,90万元收益中的30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共带动326户,占全县贫困户的6.9%,户均年增收920元;60万元注入全县产业扶贫基金,用于为贫困户设立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支出,可带动200名贫困人口就业。通过“龙头企业+金融”,企业每年给予贫困户贷款资金5%的保底收益,确保每户每年纯收益2500元。通过“合作社+政府+金融”,户均分红1011元,保证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面对未来发展,龙江县将以本地为中心,全面实施高档肉牛改良,进一步辐射齐齐哈尔各县区,带动全省及周边省区。目前,已推广到黑河、绥化、大庆等有关县区和内蒙古海拉尔、锡林浩特等地,分别建立了高档肉牛改良基地。到2020年,全县累计改良将达到10万头,加上外埠基地,改良总量力争达到30万头以上,让更多农民发“牛财”。(记者 金双燕 姚建平)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