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松花江畔,总有沉默的跑者成群结队地从你身边经过,他们大多是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的参赛选手,与跑团好友相约一起训练。越来越多人被同事亲友带动,起身跑步;越来越多陌路相逢的人,只因一起跑过步就成为好友;6年前还是一起夜跑的5个人,现已带动了近5000人一同跑步,“冰城跑友圈”不断壮大。
2016年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办赛以来,全民运动热情急剧升温,在哈尔滨形成了燎原之势。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成为了全民健身的助推器。伴随着哈马带来的跑步热情,各个跑团也随之发展,成了哈马的中坚力量。
以跑会友,5人夜跑团6年间带动5000人
团长:这座运动之城“跑”起来了
2013年,哈尔滨市上班族王智超等5人出于对夜跑的热爱,组建了一支名为“跑步先锋”的跑团,2015年跑团已有1800人。现今,跑团在运动平台上的成员将近5000人。“哈尔滨近几年的全民运动热情高涨,哈马赛事的举办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更多的上班族愿意动起来、跑起来,他们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跑团团长图拉说。
据了解,跑团70%的跑友是30岁左右的上班族,以哈尔滨市民为主,同时辐射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绥化、伊春、黑河等地,成员包括学生、教师、医生、国企员工、公务员等社会各个领域的跑步爱好者。
同事拽同事,朋友拉朋友,家人带家人,哈尔滨刮起了一阵“以跑会友”风。“我爸有20多年跑龄,风雨无阻。我在他的带动下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跑了10多年,哪天不跑就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80后姑娘张明明是位上班族,她在跑步先锋跑团中找到了和自己“跑得来”的跑友,也带动了身边的同事加入了跑友队伍。
“现在我朋友圈里2000多人,2/3都是跑步圈子里的朋友。”27岁的海月是哈尔滨一名自由职业者,她从2014年起跑,后加入“先锋”跑团,不仅获得了很多新朋友,也找到了同样爱好跑步的男友。
“我们跑团吸引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跑友,从跑团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缩影。这几年的变化意味着哈尔滨‘跑’起来了,愈发展现运动之城风范。”图拉说道。
月跑400公里备战、未中签也陪跑
江边夜跑动辄50余人
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办赛的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加入了跑友的队伍。有人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摆脱身材臃肿,有人为了走出舒适圈、和自己惰性对抗,还有人工作压力大,跑出一身大汗,心里才能平静……跑步先锋跑团中,每个跑友给出的跑步理由各不相同,但都在积极享受跑步本身。
2016年,跑团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黑龙江省体育局、省民政厅正式注册备案。实行会员制后,每年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几乎所有的会员都会报名参加。一位跑友说,自己从2016年开始陪哈马跑了4年。“我今年没中签,可跑步已经成了我的习惯,现在每天晚上陪跑友备战,8月25日我也会去给他们加油。
“为备战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跑团内很多人一个月能跑400公里,跑步打卡一天不差。”跑友陈剑锋说。距2019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只剩15天,跑团线上打卡人数、里程显著提高,大小规模的约跑、耐力跑、拉练活动也愈发频繁。
很多跑友下了班,直接换上跑步装备,跑上十公里再回家吃饭。从江边、公路大桥,再到太阳岛,市民经常看见跑友结队跑过,动辄50余人,浩浩荡荡,精神气儿十足,甚至成了外地游客游览哈尔滨的“一景”。因此而生的夜跑文化也成了哈尔滨别样的风景。(记者 张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