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红村靠敢说“不”拼市场 6年时间,全村旅游纯收入翻了14倍
旅游业的日渐兴盛,让村民自家菜园里的本地菜也都卖上了好价钱,图为一位村民正在院子里摘菜,打算卖给饭店。 夏明晶 冯剑飞摄
一个2011年才通国电的小村庄,2013年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全村年旅游纯收入只有46万元,而到了2018年全村年旅游纯收入却达到了636万元,翻了14倍。6年间,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陆续盖新房、买私家车……这些变化都是源于北红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不宰客,不破坏村落原生态,不用外进食材做农家饭,用真心实意对待每一名游客。
大兴安岭漠河市北红村在2013年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偶尔也会有包车司机将游客拉到村里旅游。原始的木刻楞房屋,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让游客大饱眼福,但当时村里靠发电机定时供电,也没有饭店,更没有住宿的地方,游客来了后只是看看就走了,村民们眼睁睁看着游客离开,却毫无办法。
2013年,漠河市针对北红村里实际情况,专门拿出资金扶持村民从事家庭宾馆行业。在家庭宾馆开业之前,村委会把村民们聚在一起,互相商讨如何把旅游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最终,村民们决定要抱团诚信经营,让每一名来村里的游客都满意而归,打造好口碑,扩大北红村的美誉度。村委会不定期到各家宾馆进行查看,叮嘱村民要诚信经营,随着村里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漠河市物价局也对村里制定了餐饮价格标准,村里成立了家庭宾馆协会,负责全村宾馆价格的监督。
在餐饮方面,北红村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绿色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让农家饭显得别具风味,村里养的笨鸡、笨猪肉更是游客们的最爱。村民沈士军没有资金开家庭宾馆,就从事蔬菜种植销售给各家饭店、宾馆增收,全村有大田地10880亩,菜地75亩,向沈士军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基本满足了村里的餐饮需求。
原始的村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北红村秉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坚持走不破坏原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要求村里新建房屋必须是仿木刻楞式房屋,不允许盖两层及两层以上建筑,避免影响原始的乡村面貌。成立了村容纠察队,对全村各家的卫生环境、庭院容貌进行监督,由12名村民组成的护林队,对村子附近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保持村子周边的原生态环境。
据记者了解,北红村从发展旅游产业至今,全村没有发生过一次游客投诉。“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村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一直这么做的。(记者 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