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庆油田科技打通地下宝藏之门
黑龙江日报  2019-07-23 09:06:36

  夜幕下的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办公楼,几间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映衬着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

  “随着油田不断开采,接近废弃条件的区块越来越多,但仍有超40%的油未被开采出来。需要通过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一室主任工程师曹瑞波介绍,他目前正进行着新型驱油体系研究,这是在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之外,又一项全新的驱油技术。

  目前,世界水驱的平均采收率为30~ 35%,大庆油田达到了40~45%;应用了聚驱之后,大庆油田把采收率提高到50~ 55%;三元复合驱进一步提高了采收率,达到了60~65%。

  正是靠着不断地科技进步,大庆油田始终站在世界石油科技的最前沿,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条“生命线”,以科技进步助力“百年油田梦想”照进现实。

  科技创新助力油田葆有活力

  就世界同类油田而言,稳产期最长12年,短的只有3年至5年。大庆油田历经近60年开发建设,仍能保持高水平开发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把科技创新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优先地位来推动,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努力做到“战略优先、投入优先、配套优先”。

  在战略优先上,按照“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明确攻关技术,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保持领先,配套技术紧跟前沿,储备技术加快攻关。

  在投入优先上,以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为龙头,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力度和配套经费投入,有力推动了核心主导技术创新发展。

  在配套优先上,配套重点学科研究的实验设备与设施,建成多个国家和行业级实验检验中心、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试验基地、油田科研重点实验室,为加快科技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落实国务院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大庆油田全面启动《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编制工作,将技术支撑保障写进了这份指导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绘就大庆油田核心技术发展路线图,列出科技攻关规划。

  大庆油田过去的辉煌离不开科技创新,大庆油田未来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近3年,大庆油田全面实施《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

  完善机制体制激发科技实力

  在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大庆油田不断健全完善与开展科研工作相配套适应的奖励机制和体制保障,全力为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快速路”、营造攻关好环境。

  自2002年起,大庆油田设立技术创新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一次且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励从最初的家用轿车发展为奖金,去年起,奖金标准从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大庆油田还设立了基础研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等5个奖项,并专门出台《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明确各奖项及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申报审批等要求及相应奖励规范。

  按照中国石油“双序列”改革相关要求,大庆油田2016年展开试点工作,2017年在所属各科研机构全面铺开。改革至今,效果正逐步显现。

  渠道更畅通。推进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转换,由千军万马挤行政管理序列的“独木桥”,变为两条序列共同发展的“双轨制”,为有不同发展意愿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快速成长平台。

  人员有干劲。公平公正的选聘体系、激发活力的薪酬体系、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让专业技术人员的获得感和竞争意识并存,参与科研、设计等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科研更专心。大庆油田企业一级技术专家伍晓林说:“以前承担一些行政管理工作,一周最多能到实验室一两次,了解实验进展大多听汇报。现在,每周有三四天都能‘泡’在实验室里,进展也能比之前快一些。”

  为让科技攻关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制管理在“十三五”初期正式实施。

  在课题立项上,设立“大庆油气持续有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专项,系统设立13个课题,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课题立项难以解决制约油田整体发展问题的现象;在科研组织上,打破单位和专业界限,让多专业、多单位联合攻关,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管理模式上,以市场化为手段,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同时,成立相关机构,对各课题进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围绕“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展开攻关研究,2017年至今,大庆油田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5项,为大庆油田油气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传承铁人精神焕发科创活力

  只有置身大庆油田,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大庆油田三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源于一代代科研人员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持“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持续接力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

  “我们明确的知道‘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一室工程师陈文林说。

  有这样几则故事让人深受触动:

  为攻克三元复合驱技术,2000年,原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振宇立下军令状:“如果不按时拿出配方,我自愿下岗!”一次现场取样的路上,连车带人摔进深坑,但他手里仍紧紧攥着取样的塑料瓶……上千次实验、数万次分析,创造性地解决了三元复合体系粘度无法达标这一重大技术难题,保障了大庆油田首次开展的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成功。

  曾经,许多权威专家认为“大庆不具备自己研制表面活性剂的实力”。大庆人却说:“反对的声音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大庆油田企业一级技术专家伍晓林主动承担起研制表面活性剂的重任。经过5600多次反复试验后,伍晓林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表面活性剂,彻底摆脱了三元复合驱技术对国外的依赖。

  “要抢先建立国际认可的标准。”面对世界高分子领域六大难题之一的检测水溶性聚合物微观性能,大庆油田企业二级技术专家孙刚看到了机会。聚合物分子仅有零点几微米大小,准确测定分子尺寸是建立标准的关键。为此,他反复演算,推导出一套新方法,但需要通过仪器进行检验,这种仪器当时只有北京一家研究所才有。沟通后孙刚得知仪器仅有一周的空档期。想也没想,他连夜上了火车,到了北京,扛着一箱方便面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3年不懈努力,孙刚带领团队建立了聚合物评价标准和方法,成为令国际同行叹服的“权威裁判”,被称为“大庆标准”。

  技术不断进步,精神代际传承。开发建设至今,大庆油田已累计取得科技成果万余项。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眼下的大庆油田充满活力,未来的大庆油田更值得期待。(闫婷婷 记者 蒙辉)

编辑:刘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