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茗在哈尔滨音乐厅
21日晚,“中外永恒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奏响,从哈尔滨走向世界的旅美小提琴家薛苏里用一首《梁祝》愉悦了乐迷们的耳朵,也打动了每个人的心。当晚,受邀参加“2019海内外华商龙江行”活动的近百名侨领侨商,应哈尔滨市侨联组织和邀请观看了此次演出,侨领侨商们除了对薛苏里的演奏连连夸赞外,也对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有了更深入了解。
无数次现场聆听《梁祝》
独被薛苏里的演奏征服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华侨姜晓茗接受采访时说,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薛苏里的演奏,完全被震撼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经过‘相爱’‘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等几次情感转折,最后达到高潮‘化蝶’,薛苏里先生精湛的琴技与情感的充沛投入,用每一个音符冲击着我们的鼓膜和心房。”姜晓茗说,她在墨尔本时经常观看交响乐演出,多次听过这首家喻户晓的《梁祝》。“一名伟大的艺术家,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薛苏里先生完全是用生命在演奏,让音乐真正走进我的心。”
对于经常在全世界看演出的姜晓茗来说,哈尔滨音乐厅面积不是很大,但胜在设计匠心独具。“演奏席背景是集美观、庄严于一体的金色管风琴,恢宏的管风琴以一种磅礴气势自顶棚倾泻而下,高雅中蕴含着一份神圣和庄严。音乐厅的棚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LED吊灯,每条不长的灯带都被一块垂吊的方形有机玻璃遮挡,让漫射出来的光带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浪漫感。”她同时对哈响的乐手给予高度评价,“可以看出乐手们训练有素,每位乐手都很专业,现场音效真的很棒,每一个细微声音都能准确地传到观众耳中。”
城市发展兼顾地域特色
吸引华裔青少年冰城“寻根”
姜晓茗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出国前她曾8次来到哈尔滨,哈尔滨夏季气候的清爽宜人、冬季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都让她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出国后,她在墨尔本办学校,组织12岁至18岁的华裔青少年利用假期回中国“寻根”。“我们已组织百余名孩子来过哈尔滨,之前两次都是夏季来,今年我准备组织冬令营,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冰雪文化。”姜晓茗说,在发出冬令营招募消息后,3个小时名额就被抢光了,很多孩子都是夏天来过哈尔滨的,这次还想冬天再来。
都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逐渐更新换代。姜晓茗认为,有些城市过度追求发展速度,泯灭了原本应该有的个性。纵观哈尔滨近几年的市容变化不难发现,这座城市始终坚持地域特色。如被称为世界最美建筑的哈尔滨大剧院,就是以“雪堆”为设计灵感。“哈尔滨的市民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城市的建设也极具前瞻性。近几年新建的建筑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音乐之城的‘硬条件’;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加上身材高挑、漂亮的脸蛋,这些特点构成了哈尔滨独特的‘软名片’。随着中俄贸易合作的迅速发展,哈尔滨独特的地域条件也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姜晓茗说,她相信,发挥哈尔滨的自身资源和特色,一定会将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记者 于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