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三村镇拉起河村的爱心超市。
青冈县昌盛乡兴东村的爱心超市开在县城的“黄金地段”。
泰来县和平镇建设村的村民用积分换奖品。
在贫困村,爱心超市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利用闲置校舍或是村部的一隅建起爱心超市,里面的商品都是贴近村民生活的日常用品,米、面、油、盐、酱醋等,却不用村民花钱购买。孝老敬亲、自强不息、团结邻里、庭院整洁等文明行为都可以兑换爱心积分,用积分换商品,这是爱心超市运行的基本模式。贫困村的爱心超市在扶贫与扶志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爱心超市不愁爱心“货源”
2017年1月,林甸县红旗镇先锋村率先建起了爱心超市,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飞是爱心超市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当时建设爱心超市的想法缘于在城市里经常看到爱心超市。“在城市里,市民将闲置物品捐赠给爱心超市,让有需要的人免费来选。我就想,其实很多物品在贫困村会有更大的用处,于是开始发动身边的人搞捐赠。”先锋村的爱心超市在大庆市的贫困村里是首家,通过城市和乡村的爱心联动,组织多次爱心大集活动,并在城市里设置捐赠点,让先锋村的爱心超市不愁“货源”。粗略估计,先锋村的爱心超市接收捐赠衣物1万余件、图书2500册、捐款3万余元,受益群众达960多人。陈飞说,免费区域不需要积分兑换,而全新的日常生活用品则需要积分兑换,为的是引领文明乡风,村民的积极性很高。
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前惠五村的爱心超市也有“众筹”的意味。今年,黑龙江省委统战部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前惠五村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建起了爱心超市。为了保证货源充足,工作队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力量汇聚排成时间表,每个季度都有针对爱心超市的捐赠。
“扶贫超市”积蓄脱贫力量
青冈县昌盛乡兴东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唐小虎2017年10月16日在朋友圈分享一个二维码并写到:“求关注求转发求购买求脱贫”。这是兴东村爱心超市的“网络雏形”,通过扫描二维码便会进入兴东村扶贫超市。在2017年12月8日,兴东村的扶贫超市实体店在青冈县城的黄金地段开业。超市内不仅高中低档的商品都有,而且工作队还会定期到贫困户家中统一收购鸡蛋、小米、蘑菇等绿色产品,经过统一设计包装之后放在微店里销售。老百姓从最初的“余粮变现”到现如今的主动售卖,扶贫超市的口碑越来越好。不仅村里贫困户的生活逐渐改善,甚至邻村的贫困户也搭上了“顺风车”。
唐小虎说:“我们通过走访发现,乡亲们家里的鸡蛋根本吃不完,再加上米、面、菜也都有富余。我们把这些吃不完的绿色产品销售出去。现在,乡亲们一看到我们来收菜,宁可自己少吃一点也会拿出来卖钱,改善生活。”扶贫超市积蓄着村民自力更生的脱贫力量。
据悉,扶贫超市开业至今,已经实现了15万的纯收入。谈起如何分配,唐小虎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15万元是归村集体所有,今年预计按照‘5113模式’分配下去,50%用来支付相关从业人员的工资,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两个10%分别是扶贫超市的发展基金和资金积累,让扶贫超市越办越好;30%用来救助村里的贫困户和有特殊困难的乡亲,把这部分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发下去,比发米发肉更直接有效。”
积分卡汇集向上向善新风
在同江市三村镇红建村,爱心超市里摆满整齐的生活用品,而前来兑换的村民拿出了各色的爱心积分卡,1分、2分、5分、10分,商品也对应着相应的积分。如何积分?两张积分表写明贫困户和群众不同的积分体系。孝亲敬老分值3分至10分,勤劳致富2分至10分,热心公益2分至15分,一共七个得分项,对应不同分值,这便是不同颜色积分卡的由来。通过积分换商品,更是培育村民和贫困群众向上、向善的行为。
在富裕县绍文乡绍文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柳柏春发动家人力量,筹备起爱心超市,实用的服装和日常生活用品填满爱心超市。在通泉乡富强村,由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筹建的爱心超市成为另一块阵地。2018年7月24日,这个爱心超市在村民的见证下剪彩,衣服、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爱心超市物品的发放以“奉献”为原则,村民程永娟帮助整理爱心超市获得白面一袋。兰西县兰西镇林盛村的爱心超市开始运营,林甸县四季青镇新民村爱心超市正式运营……黑龙江省多个贫困村建起爱心超市。
积分不高,商品不贵,可能是一支牙刷、一瓶酱油,却将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爱心超市为文明乡风注入了活力。(记者 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