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64户贫困户全部摘掉“穷帽”
黑龙江日报  2019-05-15 13:49:54

  “五一”前夕,微风中依然透出寒意。佳木斯市汤原县永发乡跃进村村民杨焕民家的梅花鹿养殖场内,75只梅花鹿悠闲地散着步,感受着春日的阳光。

  “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割鹿茸了,争取提早上市卖个好价钱。”杨焕民说。

  2017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选派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跃进村为村民寻找增收项目时,挖掘扶持的第一个特色养殖项目正是帮助杨焕民养殖梅花鹿。

  跃进村位于汤原县西北部,全村有村民571户、1602人,耕地面积19720亩。两年前,它是一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2017年6月起,省农垦总局扶贫工作队进村开展帮扶工作,通过强组织、兴产业、促脱贫,使跃进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改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变样

  “雨天大水泡,晴天满天尘。”跃进村自1998年实施第二次土地承包以来,就没有维修过农田路。每到秋收,农民的小拖拉机根本进不去地。而今,走在宽敞的村路上,跃进村村委会主任李庆民高兴地说:“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不仅修缮了农田路,村内没有硬化的路面也进行了硬化,真正修起了‘连心路’。”

  在总局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共投资395.69万元完成了8条、长11.6公里农田道路的修建工作,目前还有近5公里的村内水泥硬化道路正在修建。跃进和林场两个自然屯全面铺上了硬底化巷道,村里还建起了环村路和入村路,确保了跃进村农田主干道畅通,同时储存了2000余立方米煤矸石用于修补农田路。

  “村民对农田道路的修建非常满意,煤矸石刚刚铺下压实,村民就迫不及待地去‘试走’。”言语间,李庆民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充满了感激之情。“去年11月下旬,村民陆续邀请扶贫工作队队员到家里吃杀猪菜,夸奖驻村工作队一年多来给跃进村带来的变化,还有村民要联名上书,要求工作队在村里再干几年。”

  一排排蓝色垃圾桶井然有序地摆放在村路上,一个个漂亮的室内卫生间直通农户家中,一幢幢危改房成了亮丽风景线……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见证了一个贫困村的巨变。得知村民希望有一个学习娱乐的场地,扶贫工作队马上利用扶贫资金50万元和新华农场捐赠的20万元,建设了跃进村农民培训活动中心、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搭建了一个舞台,并竖起照明灯,每天傍晚村民三五成群或悠闲地散步,或结对跳广场舞,享受着夜生活的快乐。

  发展特色产业村民腰包鼓起来

  “跃进村总人口1602人,其中贫困户64户、贫困人口120人,过去该村人均年收入很低,总局扶贫工作队进村帮扶后,紧紧依托当地土地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正是靠着产业的的带动,如今贫困户均已脱贫。”总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董桂军介绍说。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工作队统筹产业扶贫项目,以村集体占股30%的份额,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帮助有多年养殖经验的杨焕民发展梅花鹿养殖。同时,依托跃进村拥有大型水库适合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引进八五〇农场利用蚯蚓粪种植水稻技术,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以村里占股30%份额的形式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全面带动水稻种植业发展。

  走在跃进村的田间地头可以看到,田野已经整理好只待播种,而一栋栋宽敞明亮的育秧大棚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了保障。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秧苗,李庆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去年试种的30亩蚯蚓粪水稻,刚加工出来就被村民抢购一空。合作社将引导农民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

  “农民不仅能得到利润分红,参与加工生产,还能领到工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董桂军说。两年来,在扶贫工作队的倾力帮扶下,跃进村64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圆了“致富梦”。

  转变思想观念开阔村民发展思路

  扶贫工作队驻村前,部分村民因思想观念保守,不愿打破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总怕自己利益受损失。董桂军说:“要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不仅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更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万物复苏的春日到天寒地冻的严冬,董桂军带着扶贫队队员上下奔波,要项目、筹款项、找场地、建设施,现代化的农民培训中心在全体队员的辛勤努力下建成了。扶贫工作队又联系相关农业专家,利用农闲时节开展科技培训,只为农民能够早点学会先进的生产技术。目前,跃进村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已经开展了13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科技培训的行列。

  为转变村民传统农耕生产观念和思想顾虑,带领村民脚踏实地地干活成为了第一要务,董桂军主动邀请农民走进新华、八五〇农场,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生产技术。“与其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改变生产观念,不如转变工作思路,把专家请进来,把农民带到先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亲眼看看不同的生产方式。”董桂军反复讲,“要让扶贫不是一阵风,最主要的是教会村民,还有就是培育一个长久的生产增收模式。”村民们看到了新华农场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以及试种蚯蚓粪水稻获得成功后,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到规模化生产中。去年秋天,村民们排着队找到董桂军,纷纷表示要按照黑龙江农垦的模式开展规模化种植。

  总局扶贫工作队帮扶跃进村两年来,帮扶项目及投入资金总计达840多万元,其中总局投入660万元、省财政专项150万元、县新农办与文广新局30万元,不仅改变了跃进村落后的面貌,更带动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谈及下一步的计划,董桂军说:“种植业始终是全村的最大产业,近两万亩耕地,每亩增加50元收入就是100万元。推进跃进村特色优质水稻种植合作社建立与发展,一方面推进高端米生产与销售,一方面推进全村6000多亩水稻的订单化生产;旱田以秋整地为抓手,推进规模化种植,提高单产,增加种植效益。完善机动地发包制度,加强承包费的收缴与使用管理,不断提高村级公共服务的水平。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对村内弱势群体的帮扶能力。相信再经过这两年的努力,这些目标都会实现。”(记者 吴树江  张克华)

编辑: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