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
重瓣丁香
科研人员在实地踏查。
白丁香
辽东丁香
金园丁香
几十年来,冰城的科研人员每年都实地踏查全市的公园、街路,往往是在10000棵丁香树中选育出3-5棵优良品种。1985年,他们通过“扦插”的方式成功培育出重瓣丁香,此后又筛选出矮生型、多季花型、沁香型和晚花型等五个类型;近年,又培育出“红珊瑚”品种。只是目前,哈尔滨园林人辛勤培育出的“本土丁香”还没有正式命名。哈尔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将按照国际命名法对这些丁香品种进行正式命名。科研人员说:“这就标志着‘本土丁香’正式诞生,今后会有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推广起来也就更有力度。”
4月26日清晨5点,室外温度2℃左右。今年51岁的哈尔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所长祝长龙洗把脸就出门了,手里拎着必备工具:照相机、尺子和笔记本。此时,早花刚刚萌出花蕾,还没到大部分丁香花盛开的时候,祝长龙要观察的就是早花的生长状态,并做记录。
像祝长龙一样常年跟丁香打交道的人,通常具备一些特殊技能:能从树形、叶片、花色、花香,判断出是哪种丁香,甚至是几年生的丁香。每年丁香怒放的季节,他们更是练就了日采万条丁香嫩枝的“独门绝活”。
每年4月下旬,科研人员就开始上街观察丁香。“五一”以后,他们更是进入到起早贪黑的忙碌中,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天刚亮,十几个人分点位,对全市百万株丁香贴身“普查”:近距离观察丁香花的各种特性,比如单朵花大小、花期、花序长短、香味、叶色,并把最优的丁香做上标记。
从早花盛开到晚花凋谢,他们的“采花”工作要持续几个月。
“我们的这项工作叫‘选优’,就是为了采集发掘最好的天然丁香品种。”祝长龙说,哈尔滨栽种丁香历史悠久,丁香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有天然的杂交优良品种,但往往是隐藏在街路、公园中无人发现。为了选取最好的丁香品种,几十年来,科研人员每年都坚持实地踏查全市公园、街路,“往往是在10000棵丁香树中选育3-5棵优良品种。”
5月中下旬,早花丁香花谢之后,品种“选优”结束。6月初,“采条”正式开始。此时,科研人员由“单一作战”变成“集体作战”,同时增加了另一样工具:剪刀。
所谓“采条”,就是从“优选”的丁香树上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每根枝条大约10厘米长。“‘采条’既是一项技术活儿,又是一项体力活儿。”祝长龙说,既要选取最优的品种,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分寸把握很重要。在丁香密集的地方,一天可以采集上万个枝条;而有的地点可能只有几株可供选用,因此,一天需要跑三五个地点采集。采集下来的枝条都统一放在盛着水的大桶里,保证枝条不失水。
采集结束后,工作还没有结束,“不管多晚,我们都得马上赶回科研所,对枝条进行初步处理。这个过程我们叫‘扦插’。”
祝长龙说,往年,采回的枝条也遭遇过特殊环境,比如温度、湿度变化等。因此,丁香幼苗的成活率大约只有50%左右。在培育床精心培育40天至50天后,这些丁香小枝就生出了自己的根系,算是闯过了“第一道关”。此时,这些丁香幼苗就可以换床到室外土地上适应生长。再经过三年风吹日晒,丁香幼苗长到70厘米左右,可以移栽到公园和街路了。
“通过‘扦插’这种无性繁殖进行丁香扩繁,培育出的丁香性状稳定,‘所见即所得’,你看到丁香开成什么样,最后培育出来就是什么样,该丁香的优良性状就稳定保留下来。”祝长龙说。
其实,哈尔滨丁香优选、扩繁的工作,从新中国建国之初就从未间断过。第一代园林资深专家杜若聪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哈尔滨丁香品种多样化课题。如今已九十高龄的杜老先生说,城市绿化必须要有计划地大量栽植乡土树种,保证为城市绿化提供足够的苗源。要形成城市特色,必须是我们自己的土、自己的种,多年培育之后才能慢慢形成。
1985年,杜若聪等人从天然杂交的丁香中采籽播种,并通过“扦插”的方式成功培育出重瓣丁香,此后筛选出矮生型、多季花型、沁香型和晚花型等五个类型十余个优秀的丁香品种。在几代园林人的不懈努力下,这十几种丁香已经在哈尔滨应用推广。“这其中有六七种是重瓣丁香,所谓重瓣就是单朵花上有多层花瓣,最多可达到十多个花瓣,开起来非常壮观。”祝长龙说。近几年来,哈尔滨园林人陆续培养出“红珊瑚”等花朵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丁香新品种,目前已经在市区部分地点试种成功,很快就可以大面积推广。
遗憾的是,这些哈尔滨园林人辛勤培育出的“本土丁香”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命名。祝长龙说,下一步,将按照国际命名法对这些丁香进行正式命名。“这就标志着‘本土丁香’的正式诞生,今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推广起来也就更有力度。”
在哈尔滨,早花类丁香基本以欧洲丁香、华北紫丁香、白丁香、朝鲜丁香为代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中花以辽东丁香和红丁香为主,5月下旬和6月上旬开花;晚丁香主要是暴马丁香和北京丁香,6月10日左右开花。(记者 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