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哈尔滨市产业项目建设不负春光,火力全开。预计月底前开复工重点产业项目将达186个,占全年计划的73%。韦玛通讯复合材料防雷接地复合材料、新榆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龙江创智谷项目、凯利汽车欢乐小镇项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落地生花,哈尔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实现精彩开局。
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哈尔滨市启动2019~ 2021年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今年谋划建设市重点产业项目252个,年计划投资317亿元。
聚焦新兴产业和工业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日,顺丰速运智慧物流产业链项目、圆通黑龙江总部基地智能化物流园项目相继落地,带动哈尔滨站上物流智能化产业新“风口”,点燃新经济动力引擎。
这是哈尔滨市首次开启“招商之冬”而收获的累累硕果之一。为打好三年攻坚战开局一役,哈市利用冬季100天时间,瞄定能落地、能开工标准靶向招商,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做实做强实体经济。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56个,签约额3170亿元,实际使用内资1658亿元、外资36.5亿美元;新谋划储备2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0个,计划总投资3311亿元。
聚焦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工业项目,哈市出台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实施“4个100”产业振兴工程,即全年重点推进100个以上的新开工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工业项目,年度投资均达到100亿元。目前,市重点产业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07个,年计划投资138.6亿元;工业项目121个,年计划投资近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和投资分别占工业项目比重35.5%和27.3%,助推高质量发展。
项目审批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3月29日,哈尔滨中翼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一次性领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及相关手续,具备了合法开工条件,当日即可施工。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9天。与常规审批流程相比,为企业抢出100多天有效施工期,建设项目审批模式全国首创。
从项目单位最耗时间的流程改起,从最烦心的困难抓起,哈市项目审批流程优化不断刷新,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快开工、早开工。
哈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栾志成告诉记者,产业项目审批流程能减即减、能并即并。学习深圳先进经验,哈市将能下放到区的行政事权全部下放,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和中介机构服务办理时限压缩了50%以上。
哈尔滨市发改委率先设立审批综合窗口,“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让项目建设单位体验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便利,市、区两级产业项目审批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今年3月,哈市启动“审批服务集中会办月”,针对多类前期事项及项目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提前开展全方位服务,全市所有拟于6月底前开工的产业项目,均在4月底前实现开工建设。
近日,哈市将对1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评进行集中一次性办理,探索项目建设“多评合一”“多审合一”“竣工测验合一”等新模式,提高项目审批评验的服务效率。对重大基础设施类、重点产业类、民生保障类重大项目,也将尝试实行“一会三函”方式,简化程序,促进项目前期审批再提速。
市级领导包保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建设
今年初,投资20亿元的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智能产业园项目落户双城区。日前,记者在双城区希勤乡爱勤村看到,这里与邻近三个乡镇、一个街道的10万亩连片土地,刚刚完成集中流转,正在为万亩大地号现代农业耕种做准备。“这里将成为飞鹤乳业大型牧场的青贮饲料种植基地,10万亩连片土地整体流转,得到农户积极响应,仅用两个月时间,归功于市、区领导的包保服务。”负责牧场建设的黑龙江省鹤畦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兴俊说。
打响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哈尔滨市创新建立市领导包保工作机制,将252个市重点产业项目的“服务员”,从一般办事员,提升到副市级领导。从办事员的“传话筒”功能,转换到决策者直接协调、直接“拍板”,服务职能转变,项目推进速度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哈市32位市级领导分别走进252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用地难、审批慢、基础设施不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几十个难题,得到快速解决。
以此为契机再造创新模式,哈市推出“多对一”“全生命周期覆盖”专班服务,即围绕一个重点产业项目,由市、部门、区县三个层级,至少5名工作人员提供专班服务,涉及包保市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挂点服务处长到区县联络员。专班服务要从项目谋划生成、前期准备、开工建设,直到竣工验收,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
同时,哈市创新协调会办机制,在项目建设进程中,做到小事随时解决、大事集中会办。需要政府决策或协调多层级、多部门的问题,由哈市领导牵头,每月召开一次联审会办会,通过市区县三级协调会办机制快速解决。(记者 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