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精准化、个性化定制中药材的产销,以帮助贫困人口开展中药材种植,并持续增加收入……自《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方案》实施一年来,目前已在全省建成“定制药园”13609亩,受益贫困户389户。通过土地入股、流转土地,以及在“定制药园”工作赚取劳务费、贷资入社等多种形式,每户每年至少从中受益2000元人民币,多则根据种植品种不同可达到3000-4000元。
2018年3月初,黑龙江省首次将中药产业扶贫工作列为卫生扶贫八项重点内容之一,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推进方案》。《方案》要求,对贫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28个贫困县集中连片地区地理环境、气候、土壤、野生中药资源分布情况等。依据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品种、产量、经济效益等调研结果,省中医管理局还将组织专家编撰《黑龙江省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指南》,确定适宜种植品种;同时将对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的植物来源、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采收、药典标准、商品规格等级、仓储运输、药用和食用价值等做出详细说明,以此作为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的工具书。
同时,倾力打造“定制药园”。省中医管理局组织人力对全省中医医院应用中药饮片现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筛选出用量大、基源植物适宜在省内贫困地区种植的中药饮片,测算其用量。同时积极引导大型药企根据具体用量,采取“委托种植+预付款”等多种方式,在全省贫困地区选择集中连片土地,“量身打造”以销定产的“定制药园”,争取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定制中药材的产销,稳定中药材市场和价格,保障中药材种植户的利益。在这项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中,全省各级中医医院积极参与进来,特别是省直三甲中医医院提出先行先试,各自遴选出1-3个龙江北药特色中药饮片品种,选择与1个贫困县结对子,在当地“定制药园”的建设中发挥正能量。
为了“定制药园”早日开花结果,该省中医管理局还以“突出科技创新、延伸中药材种植产业链”为抓手,积极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材GAP种植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剂型改革基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医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级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整合企业、高校中药研发力量,构筑中药研发平台,向企业提供研发外包服务。为增强中药材加工能力,省中医管理局还将采取“靠大靠强,联营联牌”等方式,吸引一批国内大型药材加工企业落户龙江,充分利用省内道地药材,开展中药饮片深加工工作。
同时,全省还将着力“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培育,遴选出黄芪、刺五加、金莲花等具备“药食同源”特性,且产品加工生产技术简单,对原料依存度大,价格便宜、老少皆宜、能够持续性消费,有望成为一项拥有大规模市场产品等潜质的中药材,加以扶持和开发。针对中药材大品种拥有高知名度、高销售额、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中度、综合带动性强、产业链完整、市场价值客观、处于中药产业核心地位的特点,该省还初步遴选了10余个有望成为中药材大品种潜质的中药材,积极引导专家、市场、企业三方互动,选择承载中医原创理论的代表品种、突显中医诊疗优势的代表品种、催生疾病防治策略变革的代表品种、融入主流医学诊疗体系的代表品种,进行筛选定位。通过持续挖掘与培育,提升质量控制、临床评价、安全评价、机理阐释、理论创新等关键技术,借助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生态原产地保护等形式开展品牌塑造、市场营销。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晓峰指出,开展产业扶贫是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扶贫攻坚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是当然的责任,更是庄严的使命。中药产业扶贫行动以销定产,有种植企业买单,有专家团队指导,有医疗机构使用,从而将中药材种植的风险降到了最小,有助于帮助贫困县农民精准脱贫,这一“惠民工程”一定要切实抓好,早获实效。(韩婷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