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岛素并非“撤不掉”该出手时就出手
广州日报  2019-03-26 10:48:05

胰岛素并非“撤不掉”该出手时就出手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教授

  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很多病人对用胰岛素有抵触心理,觉得不到不得已,不应该使用胰岛素,以免对胰岛素产生依赖。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教授日前做客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时说,这是很严重的认识误区。实际上,把握好使用胰岛素的时机,或许可以让胰岛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有助于胰岛功能的自我修复。胰岛素并非“撤不掉”的最后一张王牌,该出手时就出手。  

  盲目抵触胰岛素或错过功能修复时机

  沈洁说,很多病人对胰岛素治疗很抗拒,认为胰岛素有依赖性。其实,现在技术手段下,体外合成的生物制剂胰岛素已经和身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没有太大区别了。是否使用胰岛素,是要由病人自身胰岛功能来决定的。如果胰岛功能不好,比如Ⅰ型糖尿病,就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如果通过一段时间补充胰岛素治疗,医学上叫做“胰岛素强化治疗”,把血糖降了下来,胰岛也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逐步恢复了功能,那胰岛素也不是撤不下来的。如果明明血糖过高,胰岛过度负荷,还一直拖着不进行“支援”,最后的结果就是胰岛衰竭,功能彻底受损,这时候不长期使用胰岛素也不行了。

  在沈洁教授的病人中,有一位老阿姨在联合使用了五种口服降糖药后依然控制不好血糖,经过医生做思想工作,注射了一阵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老阿姨觉得能够接受,于是住院接受了十天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这样处理后效果很好,老阿姨的血糖降到了正常水平,出院后只需要继续使用一到两种口服药就已经足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

  沈洁说,老阿姨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胰岛素的启用时机是有“门道”的,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胰岛素是糖尿病晚期无药可用才要启用的,也不是说胰岛素一用就再也没法停用了。

  前面说过,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发挥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实现的,最终都需要依赖体内胰岛去发挥正常“战斗力”,如果胰岛功能不好,吃降糖药也是没有用的。这时候,必须使用“外援”的胰岛素,来让自身胰岛休养生息,获得自我修复的机会。

  前沿:“胰岛素”研发已有不少突破

  沈洁说,“最后一张王牌”的说法,其实是在以前技术力量不够的情况下形成的。“以前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注射胰岛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现在情况早就发生了变化。”

  据沈洁介绍,很多人抗拒注射,但现在医学上专门用来注射胰岛素的“胰岛素笔”,已经最大程度降低了不适感,居家使用也很方便。另外,国外已经初步研发出了吸入性的胰岛素;而人们很期待的口服剂型,需要克服肠道消化的问题,其实很多科学家也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相信口服剂型的出现也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此外,胰岛素的使用还有一个严格控制剂量的要求。目前业界还在研发智能化的胰岛素,它进入体内后能够根据血糖指标的大数据来精准控制胰岛素的释放量,这对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再如装置上的改进,国外有研发通过体内“埋针”来注射胰岛素,这样的装置可以在体内长期释放胰岛素,时间达到1个月到半年,也会很方便。

  居家使用胰岛素注意几个细节

  沈洁提醒,胰岛素的居家储存方面,短期并不需要冷藏,拆封后一个月内可以常温保存,避免高温暴晒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拆封超过一个月没用完,也可以放进冰箱冷藏室(4℃),但务必不能冰冻,否则会导致功效下降。

  长期使用注射针剂形成的创伤也会对患者造成困扰。建议每一次的注射位置间隔一个拇指末端的距离;注射时要注意是皮下注射,不要直接打进肌肉,否则会有低血糖风险。

  刚刚开始使用注射胰岛集的病友,本人和家属要向护士学习注射技巧。 (游华玲 记者 周洁莹 )

  糖友四问

  糖尿病诊治关注四个关键词

  沈洁教授做客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期间,很多糖友和家属通过有约君的后台向沈洁提问,有约君特别整理出有代表性的问答,供糖友们参考。

  关键词1:诊断

  检测一项指标可初步诊断

  很多老年网友提供了自己的血糖指标,询问是否需要服药控糖。沈洁解答说,不同年龄的人群血糖是否达标的标准是不同的。医学上老年人的血糖标准会比年轻人相对“宽松”,正在服药中的糖友,想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是否理想,建议到医院进行一项简单的“糖化血红蛋白测量”,这是判断血糖是否达标的金标准。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小于7,可以维持现有的服药方案,如果超过7,建议找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偶然血糖偏高可能与其他特定因素相关,不一定是糖尿病。有的老人体型偏胖,测到血糖偏高就很担心自己患上糖尿病。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大于7,或者任何时候血糖指标大于11.1,就可以确诊糖尿病。如果体型偏胖,血糖指标偏高到6.1以上,但达不到诊断标准,建议到医院接受一项“糖耐量试验”,尤其是体型偏胖且有家族史的,最好进行这项试验予以确诊。

  关键词2:减重

  肥胖型糖尿病人治疗效果好

  很多网友描述病情时都提到了肥胖问题。沈洁提醒,减重是控制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很多人觉得血糖指标很难控制。实际上,临床实践发现,很多发病时体重偏胖的糖尿病人,其胰岛功能相对还是情况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效控制体重,就能有效控糖,哪怕胰岛功能有所受损,也有机会得到修复。

  关键词3:妊娠糖尿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终身管理

  很多女性朋友咨询妊娠期相关的糖尿病问题。沈洁介绍说,年轻女性如果发胖、例假不规律、身上毛发旺盛,很可能是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病危害很大,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疾病。女性年轻时,可能会因此病导致不孕,年纪大了还会诱发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也很高,建议一定要诊治。

  备孕期的女性,减重很重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体重的BMI指数往往会超过30。如果不减重,体内雄性激素过量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不排卵、难受孕。一旦怀孕,也很容易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

  有的女性因为备孕,担心用药影响胎儿,会避免服药。但假如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过胖,甚至血糖指标已经不理想,那医生会建议使用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甚至要根据情况加量,而不是不吃药。

  还有糖友提到孕期能否减量甚至停掉胰岛素,沈洁强调,胰岛素的使用一定是要根据血糖来判断,妊娠期的血糖管理比平常更为重要,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孕期血糖高,会让胎儿出现高糖状态,从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导致巨大胎儿、心肺发育不好等情况。

  关键词4:二甲双胍

  不能当成“长生不老药”

  “二甲双胍”是糖友最熟知的一线降糖药,近几年它还成为民间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药”,主要是由于它除了降糖的作用,还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老年痴呆、抗骨质疏松,甚至抗衰老方面都有不错表现。

  有网友问,没有糖尿病的话,能否直接吃二甲双胍用于抗衰老?沈洁提醒,二甲双胍并不是“长生不老药”,药物的适应证是要严格由药监部门来审批的,只有审批通过的适应证,医生才可以开给病人使用,但截至目前,二甲双胍也并没有获批抗衰老这个适应证,所以直接用于健康人群的抗衰老是不安全的,不建议盲目使用。

编辑:吕丹丹